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文昌华侨中学卢秀敏【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情感。(重点)2、掌握本文写作的结构和思路,品析文中的细节描写。(难点)【学习方法】读写结合、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知识链接】1、文体常识:新闻的特点(新、真、客观、具有社会性);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1939年9月,德军占领波兰。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集中营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0000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一词演变到现在,已成为了屠杀和灭绝人性的代名词。3、写作背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是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同时也是被全世界所认可的新闻界最高奖项。【学习过程】一、默读课文,自主探究11、文章中作者将主要的笔墨都放在了写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过与感受上,请按顺序找出参观者的行程和他们的感受,并在原文中划出来。2、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这则新闻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填写。一般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效性强(报道最新发生的事情)报道内容客观事实情感倾向零度写作(记者在新闻中不掺杂个人情感)二、诵读品析,合作研讨1.文中哪些富有深意的语句能够触动你的心灵?请选出某一句或某一语段进行赏析,并分组讨论(3或4人一组)。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的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请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