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探究方法摸索规律稳步提高----------生物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镇原县太平初级中学李艳萍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其实,让我在各位面前做教学经验介绍,我实在感觉自己有点班门弄斧,而我只是把我十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渐渐地摸索出来自己的一点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一、立足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老师最好的教学技能。兴趣、情感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和探索生物奥秘。我在每次接新一年级上第一节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先给他们讲一些人与生物和谐相处及对人类的好处等故事,然后再讲一些人类如果随意地破坏生态平衡会造成的危害等等,让学生通过我的讲解知道要爱护生物,要与它们和谐相处。还有讲解蜻蜓翅痣的作用、扑捉昆虫的方法等等。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习内容表面,依赖于学习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新颖性和有趣性。在兴趣生成这一阶段,学生以关注和冲动等下意识的动力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关注和冲动,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价值需求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单指肉体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兴趣的。凡是人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产生兴趣的正强化又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强化,一种是内部强化。贝多芬小时候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被称为音乐神童。但是,贝多芬的父亲对小贝多芬管教仍然十分苛求。从四岁起,要贝多芬在羽管键琴上练习,经常是一练几个小时,几年过后,终于弹得一手好琴。外部强化,还包括一个行为发生之后,由于外界对行为的主体施行奖励,使其行为而获得精神或物质的奖赏。受到贝多芬成长故事的启发,我对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和进步较大的学生也发一些礼物和口头表扬,在奖励礼物时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赠语,如对正在进步的学生说,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一双眼睛在关注着你;对考得好的学生说快乐化身成路旁的花,、森林里的树和清晨的鸟鸣,风吹起如花的流年……而你成为最美丽的点缀;对成长前景好的学生说,成功让人快乐,世界会因你而更好。二、认真习读课标,研发教材。初中生物课标分成十个一级主题对本学科双基的上限下限进行分析,每个一级子课题又不同情况分散到教材各单元中,因此以人为本,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就体现学科情感发展战略,也是国家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文化渗透。课标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教材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要求,反映生物学科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在课标导向下,对人教版教材熟悉几轮后,有针对地对教材加减,对教材补充与更新,例如教材对识别当地裸子植物,就要求学生调查本校园及周边裸子植物名称及生活环境,并最终采集苏铁、马尾松等种子,用本地的马尾松去分析解决种子有无果皮问题;探究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取材不仅可使用天竺葵,还可使用我校海棠花叶子,效果也很明显,扩大取材的多样性,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取材使用面包内部淀粉制成块状,粉状,掌握设计实验数量,时间控制均要自己在实践中完善与改进,优化课程资源,只要是做正确的事,都要坚守,哪怕实验不成功,也要多分析反思,我们教学智慧,思维度才能更上一台阶。三、组织团队协作,汇集众人智慧我们深知:教学成绩的优异不能靠单打独斗,而是合作共赢的结果。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只有加强集体备课,把个人的智慧融入到集体的智慧中打群体战才能取得最完美的胜利。因此我校每周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