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素和词一、语素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章节第一章语法第一节语素和词第二节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词类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语素、语素变体、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词的基本概念,词的构成方式;2.理解并掌握各种语法手段、语法范畴;3.理解并掌握词的基本组合类型,划分词类的标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语素、语素变体、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词的基本概念,词的构成方式,词的基本组合类型。难点:各种语法手段、语法范畴,划分词类的标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共3课时作业1.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语素词语素变体语法手段语法范畴2.词的基本组合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3.指出下列各词分别包含几个语素,这些语素分别属于词根语素?词缀?构词语素?还是构形语素?花儿巧克力咖啡豆老子(人名)老子(父亲)自行车老板椅readerslongerwaterpowerreplacementworking参考文献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课后小结(一)语素及语素变体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即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我们对人们说的话进行切分,分到最后还有意义的单位便是语素,再往下分便没有意义了。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中的“吃、葡萄、不、吐、皮”。从语流中切分出来的最小音义结合体,也需要经过归并的过程。那些相互对立的最小音义结合体当然是不同的语素。但是也有一些相互不对立,在语音、语义上极为近似的单位,也应该归并为一个语素。这就形成了语素变体。语素变体指同一语素内部略有差异的单位。如,1.生辰、生日(出生),2.生根、生芽(发展长大),3.生病、生气(产生),4.谋生、营生(生计),5.杀生、众生(生命)等中的“生”就是“生”的语素变体。语素变体可分为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语音相近的同一语素的变体叫语素的语音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有些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语音(包括音质、声调、轻重音等)可能不同,由此形成互补关系。在语音方面形成互补关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结合体往往便是同一语素的语音条件变体变体。如,英语里的s有变体[s][z][iz],“一”“不”变调。再如,“蝴蝶”、“蝶泳”、“化蝶”、“蝶恋花”等。这些变体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是条件变体。自由变体如汉语里的“秘”即可读为bi,也可读为mi,口语中的熟(shu\shou)悉(xi)。这类变体是规范的对象。语素的语义变体指同一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语义也可能有一些变异,这就是语素的语义变体。如以上所举的“生”。语素的语义变体没有自由变体,只有条件变体。(二)语素的确定语素的确定一般可以采取替换和比较的方法。例如比较现代汉语中的“沙场”、“沙丘”、“沙田”、“沙土”,可以看出这几个单位里的“沙”有着共同的语音形式和共同的意义(细小的石粒),而且可以单独拿出来与别的单位替换,如与“广”、“土”、“水”、“泥”替换组成“广场”、“土丘”、“水田”、“泥土”,而且“沙”也不能再分割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些单位里的“沙”是一个语素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这里的“场”“丘”“田”“土”也是语素。但“沙发”、“沙龙”、“沙丁鱼”里的“沙”就不是一个语素。因为这里的“沙”不表示意义,也不能被替换掉。用替换比较的方法确定语素,在一般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有时一些词里的单位从来不在其它词里出现时,我们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了。如,“菠菜”的里“菠”、“鲑鱼”里的“鲑”等。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因为虽然可以被替换成“白菜”“青菜”“酸菜”“生菜”等,但不能进行比较“菠?”。但我们可以用比较替换的方法确定“菜”是一个语素。又因为“菠菜”是个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所以“菠”也应该是一个语素。我们把这种只能与某一个语素结合的语素叫“剩余语素”或“一用语素”。“啤酒”里的“啤”以前是个一用语素,现在已发展成了多用语素。“黄啤”“生啤”“黑啤”“熟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