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信息加工与人工智能洪昆辉(云南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111)摘要:论文将思维分成狭义思维和广义思维,广义维与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现象等价,狭义思维则指以符号信息为主成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论文从思维的物质载体,思维的信息过程,思维的信息内容以及思维实现的功能四个方面去阐述和界定思维。得出:“思维是以人脑神经活动为载体,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存在及信息为内容的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广义信息过程,思维是人类智能的信息处理部分,它的功能是处理信息指导主体的行为输出,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论文还提出了智能的定义,描述了智能的进化类型和等级以及思维研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关键词:人的思维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思维的本质是什么?思维是如何运行的?思维能够用人工的技术来模拟吗?多年以来,人们试图从人脑的生理解剖,从脑的神经活动,从人的心理层面,从人的行为等各个方面去做出回答。然而,至今,对人类来说人脑还基本上是一个“灰箱”。信息科学问世以来人们开始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人的心理或思维现象。近几年,脑科学家心理学家,甚至哲学家和一部分工程技术专家都逐渐接受了思维活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过程的观点,而所谓揭示思维之谜主要就是在信息处理水平上揭示思维过程的信息输入、加工、存贮、提取、输出和利用。与此为基础还诞生了一门高新技术——人工智能,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智能?机器智能到底模拟思维的什么东西?这一系列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因此,深入探讨思维和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对思维和智能的理解与界定为了与传统的理论与范式相区别,本文将思维分成狭义思维和广义思维。广义维与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现象等价,狭义思维则指以符号信息为主成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论文将从思维的物质载体,思维的信息过程,思维的信息内容以及思维实现的功能四个方面去阐述和界定思维。1、对广义思维的界定“思维是以人脑神经活动为载体,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存在及信息为内容的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广义信息过程,思维是人类智能的信息处理部分,它的功能是处理信息指导主体的行为输出,为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服务”。[1]定义的第一句话论述了思维活动的物质载体是人脑的神经活动。这与传统哲学和心理科学中所讲的心理或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相吻合。说明思维的存在要以人脑的神经活动存在为物质前提,离开人脑无所谓人的思维问题。定义的第二句话强调了思维活动以什么东西作为它的实际内容,或者说思维活动处理的对象从哪里来的,是哪些东西。在传统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中,都在讲意识或心理现象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即心理活动的素材或内容来源于客观外界,思维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摄影,反映,是外部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就是所谓的反映论。但是,如果我们从信息加工角度或者思维的具体过程来观察思维,可以得出另一个基本结论:即思维加工的对象和内容不可能直接来源于外部客体,只可能来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范围内的信息。思维的信息内容决不是所谓“客观存在”的反映。所得结论分析如下:定义中的主体指人自身,客体泛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包括人自身和人的精神现象在内。当人类把自己或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当作认识对象时,这些本来属于自我的东西也成为特殊的思维中的客体对象。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人脑的神经系统只可能直接加工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人的感官信息,来自感官的信息由神经冲动负载,它不是纯客体的信息。感官信息是包含了客体和主体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主客体混合信息。从一定意义上讲人脑永远只能直接面对或加工这种混有主客体关系的信息,而不可能直接面对其它信息。基于以上理由,在本文对思维的定义中我们不再声称思维内容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是强调思维是对主客体关系存在及信息的反映。请注意,这决不是咬文嚼字,这一字之差反映了二种科学理论和哲学观念的重大差别。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本文以为,人们充其量只能说人的思维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环节间接地通达外部的客观事物,仅此而已。但是,思维可以通达外部客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