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_第1页
1/5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_第2页
2/5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_第3页
3/5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 苏州市木渎高级中学天华学校 张华 215101http://www.DearEDU.com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课上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十分复杂而是学生的化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十分重要。 一、学生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由于化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在所区别,所以化学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表面性 由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一些化学概念或化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由此产生如下两种现象。 (1)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时,往往思维单一,不注意变换思维的方式,不善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浅绿色的 Fe(NO 3) 2 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 + 2H2OFe(OH) 2 + 2H+,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棕黄色 D、不变学生稍加思索,就很容易得出 A 选项,,事后统计得出这样结论的同学占了 30%,这反映了学生在思维上的肤浅,没有意识到题目中隐含的知识。忽视了 NO3―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当往 Fe(NO 3) 2 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 Fe2+被氧化为 Fe3+,因此溶液呈棕黄色。正确选项为 C。(2)缺乏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往往善于处理一些直观的或熟悉的化学问题,而对那些抽象的、不熟悉的化学问题常常不能抓住其本质,将其转化为已知的化学模型去分析解决。例如,水分子间因存在“氢键”的作用而彼此结合形成(H2O)n。在冰中每个水分子被 4 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的正四面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庞大的分子晶体,其结构如右图所示,试填空:第 1 页 共 5 页(1)1mol 冰中有 mol“氢键”。(2)实验测得冰中反键的作用能为 18.8kJ•mol-1,而冰的熔化热为 5.0kJ•mol-1,说明 。在复习晶体结构时,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一看就慌了神,对于金刚石和 SiO2晶体中的 1mol 碳和 1mol 硅分别含有多少 molC—C 键和 Si—O 键是比较熟悉的,但对于冰晶体这样没有见过的物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不知该用哪种模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如何突破学生的化学思维障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