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MB041吴金根-楼非尧工作站刘璟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设想教材简析:《相遇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9册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第54页-55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只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知识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并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联系生活素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与数学运算的意义建立联系,能正确地确定算法。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教学设想:1、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背景中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生的熟悉的生活素材为主线进而引发学生考虑速度、时间、路程问题。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2、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整合,改变以往一课一例的教学,尝试把例3例4两个例题融合起来,根据乘除法的意义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应用题进行改编,在掌握求路程方法的基础上引出求时间、速度等相同素材不同结构的应用题,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体现多样化。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3、尝试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充分利用数学交互工具,使学生直观了解相遇问题的情境,采用动画、图表、图文结合及线段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同时也为增大题目的探索空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数学交互工具的优势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相遇”“相向”“速度和”等难以理解的概念。4、大胆尝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思考,体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学过程:(1)有一天,小丽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小强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小强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小丽把作业本还给小强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小组集体讨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答案)a、小丽送到小强家;b、小强来小丽家取走;c、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小丽交给小强。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也牵涉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因为有生活经验,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悟出由一人到另一人家取(拿)作业本费时较多而联想到另一种更为有效的办法: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直至相遇,这样比较省时。自然引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揭示学习材料,关注知识动态生成:1、计算机模拟生活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人行走这段路程有什么特点?插入动画演示。(对运动全貌的了解)插入动画演示。(对运动全貌的了解)思考:(1)有几个人?(2)从几个地点开始运动?(3)怎样的时间出发最好?(4)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5)这样运动的结果怎样?再次演示:有目的地观察板书:两人、两地、同时、相向、相遇。“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也叫做“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直至相遇”,或者“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直至相遇”。2、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完整地表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