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满足,迁就和顺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实际上是助长他们的“自我为中心”,这种自我意识的无限膨大,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完全不懂得对父母的感激,认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父母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应施以理智的爱,学会对孩子说“不”。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事事顺孩子,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有时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我们看下面的一个男孩跟妈妈的对话:“刘凯江,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刘凯江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我现在就要去,走啊,快点。”“不行,刘凯江,我太累了。明天再去吧。”“现在就去!”孩子跺起脚来。“刘凯江,我们今天干的事太多了。我刚打扫了房间,又做了饭,实在太累了。以后有机会再去吃比萨饼,不行吗?”“我现在就要去,现在!”妈妈继续请求刘凯江,刘凯江根本不听,接着又哭又叫又闹。最后妈妈屈服了,带他去街上吃比萨饼。刘凯江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他从小就没有父亲。孩子由母亲一个人带,没有爸爸的刘凯江在母亲眼里是很可怜的,为了补偿这个缺陷,妈妈总是儿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刘凯江感觉到了这点,就总是不停地向妈妈要这要那,甚至有些无理要求妈妈也总是一味满足,这使刘凯江感到有求必应、随要随到的乐趣。如果妈妈对刘凯江的一些无理要求给予拒绝,刘凯江就大发雷霆。妈妈一看到刘凯江生气就心疼,总觉得欠了他点什么,也就总是顺他的心思去做。妈妈这样事事满足刘凯江,使他没有理由去控制自己,但是妈妈不可能照顾他一辈子,也不可能保证他的要求永远得到满足。如果妈妈继续做儿子的奴隶,继续受儿子的虐待,继续允许儿子破坏秩序,不尊重她,继续容忍他可以发布命令,可以用他的意愿来控制妈妈,甚至在脾气到来时打妈妈几拳,妈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培养出一个小暴君,一个自私自利的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怪物。妈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应享有的权利,也腐蚀了刘凯江成长的根基,为他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早就指出:人们时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恐怕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吃一剂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这样他就可以被毒死。这句话或许会伤害那些父母的爱心,但它的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惯子如杀子”的深刻内涵。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会经常或这样或那样地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中有很多是不合理的,而如果父母生硬粗暴地拒绝,则会引得他大哭大闹,责骂和批评又都没什么效果。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我想和大家分享如下几个经验1、言出必践,树立威信父母对孩子承诺的一定兑现,对孩子禁止的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情绪好或者事情小,就迁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以及和孩子相处的规则,让孩子明确地感到父母言出必践。孩子所以耍赖,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左右大人,如果父母让他确信耍赖无效,他以后就不会耍赖了,没有人愿意做毫无希望的事。有的父母朋友会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解决,其实这是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确立规则,让孩子把“哭”、“闹”、“赖”、“搬救兵”等本领都使完,从而发现只有“合理”才能得到支持,其他都无效,是最好的。当然这些是在孩子安全的底线之上。2、真挚关爱,以理服孩在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两点:其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其二,让孩子感到我们对孩子的爱意,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孩子或全体。比如,不买奢侈品或者多余的玩具,是因为保证我们有经济能力维持孩子上学和全家地支出,是因为“虚荣”、“奢侈”对人是有害的,满足孩子所有合理的需要是父母的爱和责任,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父母的爱和责任;妈妈不能跟宝宝玩是因为妈妈有工作或者和别人谈话,而不是妈妈不喜欢宝宝等。3、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