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一、了解考试题型列举历年来中考考题,让学生了解这一考点会有哪些考试题型。1、本文介绍了昆虫与音乐的关系,如果将第②段内容概括为“昆虫自身能产生音乐”,那么,第③段内容应怎样概括?(概括文字不超过15个)(2003年)2、用几个词语简要地概括作者对瑞士和瑞士人的基本态度。(2005年)3、读完本文,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宜昌的风格。(2006年)4、请你根据第③段相关内容,说说什么叫“震级”。(2008年)二、明确答题的要求即:能准确简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中“准确、简洁”这两个词语是答题要求的具体体现。“简洁”指的是:表述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准确”指的是:1、概括符合文段内容,表意没有偏差或虚构。2、概括完整,没有重要信息的遗漏。三、列举学生的错误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在明确考点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常犯的错误有哪些,使后面的复习环节更有目标性。(1)错例一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正确的概括是: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错误的概括是: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个答案错误在于:概括不能正确的反映文段内容。(2)错例二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北京市2008年中考题文段)正确概括是:母亲要我回去接弟弟上学,我拒绝了。错误的概括是:母亲要我回去接弟弟上学。这个答案错误在于:不能完整的概括文段的重要信息。四、介绍文段概括的方法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例(1):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从江河开始的。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在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人类历史上最先绽放文明之花的摇篮,几乎全部诞生在举世闻名的大江大河的身边。(宜昌市2006年中考题文段)这段文字可以摘录的语句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就是从江河开始的。作为本段的中心句,该句在文段开篇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例(2):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②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岛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生物入侵者》)这段文字,可以摘录的语句是:“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这句话不仅可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心句有时是以过渡句的面目出现的。〔练习〕例(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论读书》)“总之”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因此我们可以摘录的中心句是: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例(2):昆虫不仅自身产生音乐,而且也使无数艺术家得到创作灵感。关于昆虫的词牌名有“蝶恋花”,曲牌名则有“扑灯蛾”、“粉蝶儿”等。关于昆虫的曲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