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音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章节第三章语音第一节语音的性质和分类第二节音位第三节音位的组合第四节语流音变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语音的物理、生理性质,因素、音标、元音、辅音等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音位、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征,超音质音位;3.掌握音节、音位的组合、语调;4.掌握语流音变的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因素、音标、元音、辅音等概念及其分类,音节、音位的组合、语调。难点: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征,语流音变的类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共3课时作业1.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音位、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征,超音质音位2.语流音变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参考文献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课后小结第一节语音性质和分类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语音具有物理特性、生理特性和社会特性。其中社会特性是语音的本质特性。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这是语音和其他声音共同具有的性质,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形成的。一切声音都是物理现象,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质)四种声学特征,语音也同样具有这四种特性。(一)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发音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是一赫兹。频率快,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概在16—20000赫兹之间。长、大、粗、厚、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也就低。相反,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声音也就高。一般来说,妇女、儿童的声音要比男子的声音高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人声音也会有高有低。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是由音高决定的。(二)音强(音重)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或轻重。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振幅的大小又跟发音体受到的力量的大小有关。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其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小,其振幅就小,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同呼出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音强在许多语言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就是音强在起作用。英语中的重音转移:content,refuse,汉语中的:大爷、地道、莲子、帘子等。(三)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长短,振动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音长在某些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中的:sheep\ship,新疆话的:[nei51dA](近处)、[ne:idA](远处)。以上三个要素又可称为非音质要素。(四)音质又叫音色、音品。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音质是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性。它主要取决于声音的振动形式(即声波的形式)。我们平常听到的音大多数是有若干个单纯音组成的复合音。频率最小,振幅最大的单纯音叫基音,其余的叫陪音。当基音和陪音之间在频率上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持这种波形的音叫乐音。反之,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的原因有:1.发音体不同,例如不同的声带或同一声带振动与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质,锣声与鼓声不同,[b][p]不同。敲铁盆与敲塑料盆的声音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同一根弦用手拉与用手弹音质不同;发音时用爆破的方法与用摩擦的方法也会造成不同的音质。[p][f]不同,拍手和搓手的声音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例如,大提琴和小提琴,二胡的音质不同,口腔的开闭,舌位的高低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都会形成不同的音质。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