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一、单元入手、导入新课:1、师:挺拔的翠竹,坚毅的青松,傲雪的冬梅,它们在岁寒中同生,深受古今文人敬慕,被誉为“岁寒三友”。它们也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关于竹的图题诗:《墨竹图题诗》,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墨竹图题诗】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郑燮)【板书:(清)郑燮】对他你有哪些了解?(指名汇报)齐读“诗画欣赏”第一自然段。二、解题质疑、揭示目标: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a、“墨竹”指用水墨画的竹子。b、“图题诗”就是为一幅画题一首和画内容差不多的诗句,也叫题画诗。)2、你还想了解什么?(指名说)(预设:a、郑板桥为什么要画这幅墨竹图?b、为什么要题写这首诗?c、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师: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请看学习目标:3、出示目标:(指名读)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师: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墨竹图题诗》,感受郑板桥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板书:诗情画意】三、自主学习、交流释疑:1、方法正确才会事半功倍。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汇报,老师归纳)2、请看自学与合作:(指名读)自学与合作: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3、品读古诗,感悟诗情。4、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温馨提示:这是一首题画诗,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感悟,可以结合古诗插图学习感悟,也可以联系“诗画欣赏”学习感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8分钟后全班交流。)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汇报:(1)检查古诗朗读是否正确通顺:a、整组读。b、随机抽2个后进生读。c、齐读。(2)检查诗意理解情况:a、小组汇报(各组形式多样)相机说说重点词意。b、同桌互说诗意。c、谁再流利地说说诗意?(抽2个后进生说)(3)检查感悟诗情: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板书: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从哪儿体会到的?(指名说)交流时,随机指导朗读:感悟真深刻,请把你的感悟读出来。(指名读)你再来读读。的确,郑板桥就是这样一个关心百姓、为百姓着想的好官!(4)当时百姓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请看下面一段资料。(指名读)资料快递: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板桥任潍县知县。潍县土地贫瘠,百姓生活贫苦。当时山东各地,灾情严重,一斗粮食价值千百钱,甚至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穷苦百姓卖儿卖女,逃荒要饭,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惨不忍睹。郑板桥看到一群群灾民逃离故土,流落他乡,心情焦急万分,为救济百姓,他私自开仓放粮,而被罢官。师:为了百姓,不顾自己的前途命运,多么体恤民情、爱民如子的郑板桥啊,在这夜深人静的深夜,郑板桥却还不能入睡,他在想什么?【预设学生回答:】从哪句诗里可以体会到的?疑是民间疾苦声】7、为什么郑燮听到这萧萧竹声就能联想到民间的疾苦呢?【指名说】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你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PPT出示背景资料】。8、这样悲惨的景象让他思绪万千,难以入睡,郑燮听到的哪里是萧萧竹声,分明就是百姓的啼饥号寒之声。这声音深深敲打在郑板桥心上,让他夜不能寐,再读一读。【齐读前两句诗】9、面对此情此景,假如你是郑燮,此刻你最想做什么事情?【指名3-4学生说】对,郑燮和你们想得一样,并且也这样做了,因为他认为【PPT出示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请同学们结合诗画欣赏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再细细品读这两句诗,用一两个关键的词语把你的感受批注在诗旁边,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10、是啊,百姓的苦就是郑燮的苦,百姓的愁就是郑燮的愁,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他绝不能坐视不管。让我们深情地读读这两句诗,读出他的情系百姓,爱民如子的情怀。【齐读】9、这首诗倾注了郑板桥对百姓的浓浓情意,那么画呢?我们再欣赏一下:(1)看插图,你发现图上的竹子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2)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