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之一教学反思在上公开课《认识几分之一》。在课前,我是这样设想的:一、从生活着手,自然切入主题本节课是“认识分数”的第一课。需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因此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然地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有没有分过东西的经历,然后出现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一分4个苹果、2个苹果学生很顺利地分完了,然后提问只有1个苹果要怎么分才能让他们满意?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朋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再问为什么这样分会满意?由此强调分数产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平均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半个。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需要创造新的数来表示出这“半个”,由此引出部分学生可能口头上知道的“二分之一”。如何来写这个“二分之一”?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就这样一步步,一层层地我和学生一起自然地揭开了分数的面纱。二、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主动参与的氛围。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画﹑涂﹑写的步骤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意义理解上的难度。如在“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图形纸片折一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图形对折后,分成了2个同样大小的部分,每一部分就是这个图形的1/2。充分发挥各种图形纸片的直观作用,理解1/2的含义。进而再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不同图形的1/4,理解1/4的含义。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指名说、同桌说等形式正确表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说法,逐步规范学生对“几分之一”含义的准确表述,正确体现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这节课还有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学生的动手操作应与口头表达相结合。在认识读写1/2后,我设计先让学生动手折出不同图形的1/2,然后同桌相互说说1/2的含义。根据课后练习的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分数的含义比较模糊。如果课中在动手折、动口讲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一边折,一边讲,将分数的含义和实际操作(事物)对应起来,这样学生对于分数的感性认识会更多,理解得会更深刻一些。⒉讲解方法应与联系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比较分子是一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时,我采用了贴出直观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根据图形阴影部分的大小,能正确填写大小于号。但是此处如果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学生会在兴趣盎然中更透彻地理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受到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我想只有在一次次思考﹑一次次积累中,才能上出真正充实而有效的数学课。若羌县第一小学张会云200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