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2.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加深对本词主题的理解。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教学重难点1.朗诵本词,体会意境美以及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2.体会作者的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温故知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分()外妖娆()成吉思汗()今朝()数()风流人物风骚()竞折腰()/折本()2.解释下列词语。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3.了解作者。(请将作者的重要信息摘录下来)[导学释疑]1.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试着品悟词作风格。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词作,使学生形成较好的语感。3.合作交流⑴上阕写的什么景?由哪个词领起?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⑵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指,这句话的意思是。[巩固提升]1.结合上下句,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2.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全篇的主旨句是。3.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什么样的情怀?4.总结、归纳本词的写作特点。[检测反馈]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chàng)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róng)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作用。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资料补充:(写雪的诗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教(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