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设计特色:体味情感,以情激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伟大无私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扣题探读,激情导入。1、揭题师: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她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播放母爱图——师:看到这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诵诗:我不禁想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游子吟》。(齐诵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生读课题)2、整体感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自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3、激发情感。在自读的基础上,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配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朗读,使学生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欲望。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1、画一画。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画出自己受感动的句子或段落,为体会文章思想奠定基础。2、想一想。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说一说。在想一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的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拨引导:你为什么认为母亲是一个这样的人?让学生从课文中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母亲的看法。这里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1)小组普遍交流。(2)全班重点交流。说的时候要求学生抓住“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的详细些。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段落、句子、词语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知了母亲对儿子伟大无私母爱的世间真情。交流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一)“母亲”关心“我”的四件小事(可以让学生概括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二)“母亲”面对“我”时的表情、动作、语言的句子。4、议一议。让学生透过母亲为儿子所作的小事讨论一下:母亲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这一过程使学生母亲对儿子那片真情,那份伟大无私的母爱再现学生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三、深情感悟、实情表达。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师:就是这北海的菊花,曾经使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带我去看菊花。现在,你明白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的原因了吗?师:是啊,作者懂了,母亲让他去看菊花,是想他学会菊花的坚强,让我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让我们再来读课文的最后几句话。师读: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生读2、有一首歌《懂你》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欣赏《懂你》MTV师看到大家投入地表情,我想你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对文中的母亲和自己的母亲说吧?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3、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第三回读句子:(指导朗读)这仅仅是写花美吗?是的,母爱给了我们坚强,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带着这份坚强、带着这份力量,再次读读这句话吧!四、拓展延伸、笔尖生情。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学生肯定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巧妙地以“情”激“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母亲,歌颂一下自己的母亲,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