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月日第周星期班级:姓名:2.囚绿记第一课时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我以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pòsuō的摆舞。(婆娑)(3)我怀念着绿色,如同hèzhé的鱼盼等着雨水。(涸辙)(4)我要借绿色来比喻yī郁的年华。(猗)2.仿照下面的句子,在空白处进行仿写。(4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一点爱心,你也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和幸福;给别人一点雨露,你也会感受到雨露的润泽和甘甜;给别人一点快乐,你也会感觉到快乐的美好与充实。3.课内文段阅读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1.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6分)答: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囚”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向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2.联系上下文,说说粗体词语“珍重”的深刻含义。(6分)答:“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第二课时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外婆的小河谢志强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菜、淘米、浆衣。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着她生活的小河。我现在的住宅小区坐落在近郊,据说早先是一片菜畦。近几年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了,像宣纸上滴落了一团颜料,迅速地浸润开来。④外婆坚持道:“没错,是有条小河。”我笑了,说:“外婆,我已在这住了四年了,还没发现什么小河。何况,也不需要什么河,用水,拧开自来水龙头,水就会出来。”2⑤外婆走到阳台,似乎真看见了那条小河。可是,她面前耸立着楼房,楼房前边露出另一幢楼房的墙影,但她仍说:“是有条小河。”我不再跟她争辩,我每天出入这片新村,再熟悉不过了,我说:“大概……该有条小河吧。”⑥外婆的目光仿佛要穿越楼群,她没回头,说:“一定有条小河,早晨,一个老太太端着一面盆衣裳往前头去了呢。”我倒是对断水特别敏感,关心的是一旦停水,楼内便陷入瘫痪,自来水已成了城市的血液,偶尔停水,会弄得我们束手无策,怨声载道。我想,这是城市的脆弱之处。我便说:“那位老太太的家大概没有自来水,她到邻家去洗衣服。”外婆回过头,像是讨厌一个孩子无知的固执——我儿时常领教外婆这种神情,说:“可老太太就住在旁边这栋楼里,我看见她走出走进。”⑦我心不在焉地说:“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外婆长长地叹了口气。外婆是位威严却又不失随和的老人,她不再使用昔日的权威了,这大概与她初入城市的不适应有关吧!⑧晚餐后,外婆要我陪她出去走走。是呀,我怎么忘了,一个闲不住的老人,整天待在混凝土建筑物里,到底憋闷得慌。外婆指指前边,说往那走走。我说:“那边是郊区,我也不大去。”外婆先走两步,停下来。于是,我想到了外婆提起的那条河——一条杜撰的河。我想,没错,人老了,更像老小孩,那好奇、执著,就似我孩提时要偷偷地去小河里玩耍。⑨走过七幢楼房,面前展现出开阔的视野,一片片菜畦,绿油油的,十分醒目。果然,楼群尽头显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