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责任生命——莫怀戚《散步》主题三味莫怀戚、王小波、王蒙被誉为“文坛三大怪才”。越是淡而有味的文章越能看出一位作家驾驭语言的本领,因为“散文易学而难工”(王国维《人间词话》)。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文章写一家三代人在南方一个初春的田野一起散步的其乐融融的和乐场景,读后让人感受到无限的欣羡与幸福,虽是平常的散步,然而充满了天伦之乐;事情虽小,然而反映的主题却极耐人寻味,清新质朴诗意盎然的语言亦耐人玩味。解读本文,应该立足于对主题的三点理解上,即:亲情,责任,生命。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作者采用的是“分歧”法,或叫“一波三折,尺水兴波”,这就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波澜起伏。这个分歧主要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分歧得以解决的结果是母亲做出了让步,走我的儿子喜欢的小路。然而这个让步是我已经做出了“委屈儿子,走大路”的决定之后由母亲提出的,一家人的亲情、和乐、责任便可见一斑了。表现“亲情”这一主题是很容易理解的,让人感动的是莫怀戚与妻子、孩子在分歧产生的时候都能以老人为重,而“背母亲”这一情节也是真实的,因其真实,才更加感人。莫怀戚回忆1981年陪母亲游都江堰时写道:景象略险,于是便背着母亲慢慢蹚水过。那时母亲尚不很老,似觉过意不去,我说你在我背上我还稳当些。这倒是实情,所以母亲说:“那么,倒是我在保护你?”作者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与一家人的和乐感人至深,这也是为当下许多人所缺失的。“责任”是本文要表现的第二个主题,这个词语在文中第八段里出现过:“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这句话是在前面的三个分句“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的基础上出现的,一家四口人有三口都要听我的,不能不说责任非常重大。课文的结尾一句话更是巧妙点出了“责任”这一主题:“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记叙之中巧妙地以议论点题,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整个世界”莫过于儿子能茁壮成长,母亲能长寿健康,“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责任可谓重大,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要用我们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然而对于“生命”这一主题可就有些抽象了,因为这个理解不是直白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我们一点点通过语言文字去触摸文本背后的意蕴。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母亲身体不好,“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老了”表明年龄大,“身体不好”是因为年龄大或是身体有毛病因为这样,才会“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是一个巧妙的伏笔,为下文第二段景物描写暗示生命的主题做铺垫。第二段仍然不动声色地来写: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段能不能去掉呢?不能。这段仍然是写母亲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两个“太迟”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极度的期盼,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母亲的身体可能就壮实一些,健康一些,这是所有做儿子最为盼望的吧!这里看似闲笔,实际是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熬”字用得好恰当地表现出母亲身体的不好,可能是行将就木了吧,“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是在暗示母亲可能不知哪天也会出现挺不住的时候,又一次表现了我的孝敬。最耐人寻味的还是第四段的景物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里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亲眼所见,从大出着眼,细处落笔,用三种景物表现内心散步时特有的感受: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田里的冬水,通过视觉与听觉表现出大地回春时的自然景物,景物描写之中均透露了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