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2、探讨诗歌的主题。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德育要点:在朗读和品味中熏陶学生情感,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教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诗歌,了解意象。第二课时:分析诗歌的“美”。余光中余光中抒情诗与意象抒情诗与意象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9年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翌年获该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以后,在台湾省的几所大学任教。1975年,他离台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几十年来,除散文集、评论集、译作、英文论著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在港、台诗坛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他还为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余光中,台湾省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抗日战争时期他随母亲流亡于华东和西南一带,1949年5月去香港,次年5月迁居台湾,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翌年获该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以后,在台湾省的几所大学任教。1975年,他离台赴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几十年来,除散文集、评论集、译作、英文论著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在港、台诗坛有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他还为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乡愁》的创作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余光中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课文朗读课文朗读歌曲欣赏歌曲欣赏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那么,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怀念;现在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思念。这四节诗层层推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小时候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夫妻分离对妻子的思念;后来母子死别再也无法沟通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