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教材以真实的案例开篇引领学生厛思考、感悟;我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教材介绍了我国在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以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学情分析:“民族区域自治”这个概念学生是比较生疏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民族区域自治离我们生活很遥远,虽然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要做到更好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各民族有好往来,必须对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进一步了解,更好的维护民族团结。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分析探究、主体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重视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稳定繁荣的重要原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政治制度。2.能力目标:提高与其他民族同学交往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三、教学重点:新时期形成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四、教学难点:为什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它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什么不同?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准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搜集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西部大开发以来在西部工程建设或建成的标志性工程的资料,了解民族团结的事例。七、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切入主题)多媒体图片展示教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就像56朵娇艳的鲜花,为了使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我国实行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板书:第二节: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情景交融,感悟民族团结多媒体展示:图一:“民族团结宝鼎”问题:2001年中央政府向西藏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这象征什么?图二:“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体现了什么?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帮助各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读取以前没有工业,在政府及各族人民的帮助下兴建了克拉玛依油田,龙羊峡水电站,青藏铁路等,西部也快速发展起来。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列举感人事例,感悟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师总结:1、我国形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二)活动: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部地区,东西部有什么差异,国家实行了什么战略?多媒体展示图一:中国地图多媒体展示图二:东西部风貌对比。学生讨论:找出各自的优势。教师:为了优势互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各民族团结合作,初步繁荣。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二、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一)自学探究:(出示课件)1、我国实行的一项民族政策是什么?2、我国为什么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哪些自治权?5、实行民族自治的优越性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二)教师讲解:1、区分民族区域自治与香港、澳门高度自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2、学生总结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八、本节小结: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思考、回答,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学生提问,教师帮助学生解答。九、板书设计:第二节独具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