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师从职业倦怠中走出罗田县义水学校范艳林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压力的世纪。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及新生资源的出现,都使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挑战。理所当然,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教师的职业压力也是首当其中的。因为他们毕竟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的重任。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于是,我们的部分教师在压力面前奋发进取、战胜压力、走向成功。然而,我们还有更多的教师在压力面前表现的却是消极、怠惰、身心疲惫,甚至由此导致职业倦怠。据调查,我国目前已有66%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且有的教师从35岁就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民族的兴旺在教育,教育的兴衰在教师。面对此种情况,怎样才能让教师尽快的从职业倦怠中走出更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十六年的我开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工作经历分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思考着怎样让教师早一天走出职业倦怠。首先,教师的职业倦怠来自教育决策的矛盾。我们现在正大张旗鼓的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可是在实际录取人才时看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广大教师本想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把学生引入全面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天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可计划没等落实一半,有关部门又已将你一票否决,因为目前来看你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够高,升学人数不够多。于是有的教师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状态中。学生的成绩虽然不错,可主抓素质教育的同志来了,听过你的课后,又说你没有体现自主创新的素质教育原则。本来就对目前教育感到彷徨的教师们此时此刻只感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是又无奈又倦怠。广大教师期待着早一天实现素质教育实施与素质教育评价的统一,以使自己早一天从不知所措中走出,心情愉快的投入教学。第二,教师的职业倦怠来自教学工作中表面形式和实际工作的矛盾。新形势下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整日里工作忙忙碌碌,可实际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却很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应付各项表面形式的检查。今日忙于档案整理明日忙于业务学习突击、后日又忙于小课题研究、这中间又插入了上级领导检查听课、作业评比、教案评比……此时此刻,教师们只希望着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以使自己能够完成更多的表面工作,尽快的投入到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中,真正让自己的教学为育人服务。可这样的工作却一直在进行着。于是教师们开始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倦怠。他们渴望着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要切实从怎样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等方面,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教师评价方案。第三,教师的职业倦怠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的多重压力。自古以来,我们的教师就享受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多种荣誉称号。而今,随着生员的减少,合乡并镇工作的进行,很多孩子七八岁就来到学校寄宿学习。由于孩子太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他们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寄托着父母太多的期望。于是乎这一切一切便义不容辞的落在了我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上而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就生活在一帆风顺中,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磨难,感觉不到生存的压力,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就使我们的教师工作起来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即使如此,一人难称百人心,我们的老师也难以让所有的孩子都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使社会满意,使家长满意。同时我们的教师也拥有家庭、孩子、老人,他们也承担着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的重担。老人和孩子渴望他们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他们。然而他们却为了去学校上晚自习而不得不把没做完的家务留给了自己的爱人和老人。天长日久这也难免会产生矛盾。更主要的还是他们所承担的教书育人、培育栋梁的重任学校的各项检查,各项评比,各项考评细则,严格的考勤制度等都象枷锁一样不仅束缚着广大教师的身,而且束缚着广大教师的心,使他们生活在身心的极度紧张和劳累中。即使教师们已经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年终的评优评模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