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学的思想方法”。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奚落”等词语。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3、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教学过程:一、课前诵读(课件1)行为习惯: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名言积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特莱斯二、复习导入,理清文章脉络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一下词语吧。(课件2)(4号学生开火车读)骄傲傲慢谦虚懦弱轻蔑恼怒争辩荒凉覆灭羞耻流逝光洁朴素宫殿掘开倒塌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直是铁的,(相机贴画)他们一样享受着皇室的优待和罐族的尊敬。那么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学------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最后命运的句子来。汇报读书结果:生: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成了国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教师板书:美观不存在四、研读感悟人物品质在这之前,她俩在御厨里曾经发生了一次精彩的对话,他们谈论些什么呢?研----默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1、用不同符号画出关键的句子,写写自己的读书体会。2、小组从1号到4号的顺序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句式:我从-----这句话体会到--------展----学习展示1、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评议。我代表()组汇报,我们小组从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师:谁来读?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生:(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好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师:听到陶罐子说不敢,他更加得意忘形。又怎么奚落的?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生: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师: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师:那就请你读一读。生:(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师:读得怎么样?生:(齐)好!师:还有谁来读?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师:读得好不好?“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生:更可以看出他傲慢。看到铁罐生气了,陶罐想和解时,铁管又怎么说的,你觉得添上怎样的词更合适。(蛮不讲理)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蛮不讲理地奚落陶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生: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板书傲慢)2、分角色朗读课文练、------故事学完了,1、说说吧。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