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盛红勇湖南文理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盛红勇QQQQ::110946606110946606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障碍的矫正导言——幼教发展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我省在2011年也制定了《湖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纲要的第二章就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一是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2009年2015年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67。38595学前二年毛入学率62。17082学前三年毛入学率52。46072导言——幼教发展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二是强化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重视0——3岁婴儿的教育,加强城区早教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与管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三是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2003年国务院国办发(2003)13号《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的幼儿教师,一定要懂得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并掌握一点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高水平的幼儿园一定附有儿童心理障碍康复训练中心。偷窃在童年期的孩子身上经常会发生“拿”别人东西的现象,这种行为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不同,因为儿童还未形成良好的道德概念,控制自己的能力正待发展,分不清自己的和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区别,只知道自己喜欢就拿来了。但是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不是深恶痛绝,狠揍一顿,就是装作没看见,放纵孩子的行为。这些都是不合适的,这两种极端的处理办法都有可能造成孩子日后变成“偷盗狂”。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应如何处置呢?首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一般来说,儿童的“偷窃”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这个主要是指对食物的需要,当孩子饿的时候,他会禁不住地拿别人家里或商店里的东西放到嘴里,他对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不可以拿还搞不清楚。这个时候即使家长打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2、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时别的小朋友有了新玩具,小孩子看到了非常喜欢,可是自己家里又没有,于是“拿”过来玩一玩。3、为了引起成人的关注。小孩子都希望成为大人们注意的中心,有些家长在孩子表现得乖时没有任何反应,而当孩子出错时则会特别关注,这时孩子会觉得很兴奋。尤其是处于“逆反期”的孩子,当看到家长气急败坏时,他们会暗自窃喜。孩子的偷窃行为也会出于这些原因。4、出于报复心理。当孩子受到家人或小朋友的某种伤害后,压抑的愤怒情绪会使他想办法报复别人,他们会采用拿走别人珍爱之物来发泄内心的不满。5、无意识的行为。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尚不能分清楚物品的归属权问题,只知道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占有,认为世界上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的。这和家长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家长总是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家里最好的东西常常最先考虑孩子,结果造成了孩子“拿所欲拿”的心理。当然,孩子的“偷窃”行:为还有其他复杂的原因,但对于矫正孩子行为的问题,家长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完全没有所有权的概念,成人可以随便拿他的东西,他也同样可占有他所要的东西。因为,年幼的孩子活动范围只限于家庭内,所以,这样的随意行为也无关紧要。随着孩子交往世界的扩大,他开始与家庭以外的人和事接触,这时孩子开始形成“这是我的”概念,但还未形成“什么是别人的”概念,也就是这一阶段最容易发生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应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例如:家长拿孩子的玩具时,要向孩子打招呼,并得到允许;孩子拿家长的东西也要事先打招呼。孩子的衣柜和玩具箱要和家长的分开。“贴标签”游戏:即将属于各人的物品贴上各人的名签。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的概念。其次,让孩子通过合理手段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孩子喜欢别的孩子的某个玩具,但家长一时又不能买给他,不要粗暴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来“挣”钱,去买玩具;或将压岁钱存起来去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