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具有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广大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很多老师都会为催促学生用功念书而感到烦恼,老是以为他们学习不踊跃、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学生是不是天生不爱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老师们熟悉到学生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学生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等都是重要因素,而老师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束方式更不容轻忽。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表此刻:1.逃避学习。不肯上课,上课无成绩感,无理想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2.焦虑过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学习不好不感觉丢体面。3.注意分散。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类内外因素的干扰,因此对学习之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吝花时间,常常鹊巢鸠占、主次倒置。4.厌倦、冷漠的情绪。5.缺乏适宜的学习方式。6.学习无目标无计划。咱们发现,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表现为:(1)学习动机不明确;(2)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3)错误归因。外部原因具体地说:外因是指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虑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让学生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他们对这些专业是不是有兴趣,是不是适合学生学习等,这些因素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乃至成为学生半途退学的隐性原因。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方式自信心对学习有着极大的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学生提高自信心的方式。1、在心底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有自卑感的同窗评价自己,总以为自己不行。我语文不行,我数学不行,我这不行那也不行。越以为自己不行就越没信心,越没信心就感觉越没劲,乃至破罐子破摔。有些同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快到期末考试时心里总想我期中考试就没考好,我不行,这次仍是考不好。终归是考不好,又得受老师的诃斥,就不想温习了。那自然仍是考不好。为了克服自卑心理,为了树立自信心,要心中默念“我行,我能行!”只要坚持默念就会通过自我的踊跃暗示的心理,使自己逐渐树立了信心,逐渐有了心理力量。"天生我才必有效",别的同窗行我也行。大家智力都差不多。只要尽力,方式适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其实即便学习成绩好的同窗,一放松尽力,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只要尽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2、高兴事是信心的产物每一个同窗都有自己高兴的事,高兴的事就是自己做得成功的事,那是自己信心的产物,力量的产物。每一个同窗都有很多高兴的事,自己多想自己最得意、最成功的事。学习成绩偶尔一次的不睬想,不要没精打采,可以回忆以前的成功,说明并非是自己笨,自己是能成功的,这样心里就踏实了,就有力量了,就相信自己通过尽力,仍是能行的。3、常常微笑没有信心的人,常常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眼神呆板。雄心勃勃的人,眼睛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脸部表情与人的心里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令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令人心情愉快,振奋精神;笑能令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就会增强信心。请同窗们仔细地体验一下微笑的心理感受,请自己对着镜子自然的微笑,体验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看起来这个方式很简单,可是做起来确实有效果。当自己逐渐养成了常常微笑的习惯,自己就会感觉心里充满了力量,充满了信心。4、不要没精打采人在受到挫折、气馁的时候,常常没精打采。垂头是没有力量的表现,是失败的表现,是丧失信心的表现。成功的人,得意的人,获告捷利的人则昂首挺胸,意气风发。人的姿势与人的心里体验是相适应的,姿势的表现与心里的体验可以彼此增进。一个人越有信心,越有力量便昂首挺胸。一个人越没有力量,越自卑就无精打采,没精打采。学会自然的昂首挺胸就会慢慢树立信心,增强信心。5、主动与人交往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主动问候他人。依照常规,你问他人好,他人也会问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