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农工部工作的自我参考总结(通用)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四个1号文件和中央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科学开展观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明确目的,缜密部署,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自我总结如下:一、新农村建立成效明显坚持"十条工作原则"和"八项操作程序",以"五新一好"为目的,紧紧抓住村庄整治切入点,以"三绿一处理"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立。今年工作启动早,进展快,效果好,预期工作目的已全面完成。全县115个建立点(其中:省点79个,市县共建点36个),3354户,共投入资金5154万元,投工26.8万个。各建立点建立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产业开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将任务落实到户,逐步抓好落实。改水3354户,改厕3354户,改水、改厕率均到达100%。改路180公里,占计划任务100%。改房840户,占计划任务100%。改栏1200间,占计划任务100%。改沟完成138千米,占计划任务102%。各建立点改环境任务全面完成。新建户用沼气池1387只。大部分建立点"三绿"任务已完成,少部分已完成打穴,待季节到挖苗栽树。电视、普及率到达96%,沼气、太阳能普及率不断提高。室内活动室(图书室)、户外休闲活动场所配套完善,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制定了新社区建立规划,社区效劳功能不断完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素养不断提高。各建立点建有村务公开栏,并定期公开村务,接受群众监视。到达"面上做到位,亮点有档次"的根本要求,打造了一批亮点村庄。农村社会安定、经济开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观,农村相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立社会满意,群众满意。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进展顺利按照"一年试点、两年完善、三年铺开"的工作目的,采取镇村联动的方法,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立。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着力抓好6个乡镇和部分村庄试点。全县已建成乡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63个,乡镇环卫所(站)、垃圾中转站各19个,配置垃圾运输车20辆,洒水车2辆,大板车468部,垃圾池(箱)1983只,建成中小型垃圾填埋场191个(其中集镇中型填埋场16个),新建小型燃烧炉59只。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6个。全县成立集镇保洁队伍18支,聘请保洁员624人(含自然村)。各集镇普遍成立了城管队,有条件的建立了园林队。各集镇和试点村庄全面建立清洁工程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集镇做到了"五有",即有机构、有队伍、有设备、有制度、有经费;试点村庄做到"六有",即:户有垃圾桶、回收袋,村庄有垃圾箱或垃圾池,村外有燃烧炉或填埋场,有保洁员、保洁工具、卫生监视员,有制度,有经费保障。确定了三种处理形式,一种是偏僻分散村点采取"两级燃烧"填埋形式;一种是相对集中又离集镇较远的自然村采取小型燃烧炉燃烧形式;一种是集镇周边自然村集中到集镇燃烧或填埋形式。建立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垃圾无害化处理各项制度和长效保洁运转机制。开展文明卫生集镇、卫生村、生态村和文明卫生户创评活动。三、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1、农业工程建立情势喜人突出农业工程建立,大力招商引资,立足引大工程,早引进、早开工、早投产,搞好安商效劳,获得明显成效。全县引进农业工程10个,其中亿元工程2个,5000万元以上工程4个,1000万元工程4个,签约资金6.26亿元,实际进资3.1亿元。2、农业产业化运营稳步提高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加强。坚持实行一对一的包厂挂点帮扶,千方百计协助企业处理实际困难,支持企业积极开辟市场,扩大消费。如:武宁奇烽纺织实业,今年投资400余万元,扩建厂房一幢,职工宿舍一幢,共3200平方米,新购进细纱机6台,粗纱机1台,梳棉机2台,络筒机1台;武宁茶场投资300余万元,开发的"超声低温提取技术",该项新技术由武宁茶场与国家专利局、珠海新科应用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制完成,它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茶叶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已开展到18家,实现销售收入98551万元。今年已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即: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