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新区发展规划城际规划一、规划背景:(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位于芙蓉大道以南,西外环路以东,江阴大道以北和长山大道以西。面积约为5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范围为8平方公里。图1高铁枢纽经济区规划范围(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三)规划目的本次规划任务侧重规划江阴高铁枢纽的发展定位、预期目标、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实施路径等。依托高铁江阴站大力发展综合枢纽经济,推动全市产业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二、战略定位:全国一流的区域流通新枢纽;国际领先创智型经济新门户;长三角核心区产业升级新示范区;站产城深度融合的一流新城区三、发展目标——枢纽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建成南沿江城际江阴段、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北广场)和锡澄轨道S1线,实现高铁、地铁与常规公交的高效衔接。建成枢纽区公共基础和配套设施,实现枢纽区商务商贸、交通换乘、通讯、安全应急、生活等功能。——产业集中集聚成效显著。重点发展服务经济和智能制造,做优做精商业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工业设计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优化提升商业商务会展和休闲旅游两大现代服务业。到2025年,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引育总部企业10家,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科创功能作用明显。大力引进产业创新机构,打造产业技术转化中心,高标准科技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引育基地,初步形成“研发设计、技术转化、服务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一体化体系,绮山湖科创谷全面建成。到2025年,成立1-3家新型研发机构,引进3-5家高水平产业技术转化机构,引进各类科技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各10家。——“站产城”深度融合。坚持枢纽站区域产业功能、公共配套、用地布局一盘棋,打造中央商务区、科创综合体、信息服务园、文创产业园、商贸会展地、文商游融合的时尚生活街区和双创社区群,努力打造江阴高铁枢纽新门户、商业商务新中心、生活宜居新城区。到2025年,建成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宜居乐业的城市新中心。四、总体空间结构构建“一心一谷、一带一轴、二山三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一心指站前商业商务中心,一谷指绮山湖科创谷,一带指中部镇街产业提升发展带,一轴指南北协同创新发展轴,三片区指西部科教宜居片区、中部高铁新城宜居片区、东部生态休闲宜居片区,二山指绮山、花山生态休闲绿色廊道。图2江阴高铁枢纽经济区总体空间结构(一)一心一谷塑核心一心:站前商业商务中心。立体开发在站区1500米的范围,植入外铁路运输功能、城市公共交通功能、枢纽商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一谷:绮山湖科创谷。绮山湖科创谷将成为江阴“高铁新城的核心区、产城融合的引领区”和服务全市大局的“人才集聚洼地、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资本福地、人文生态宝地”。(二)一带一轴连四方一带:东西产业联动发展带。以新澄杨路为主轴,从东到西串联起高校科创实训基地、现代信息服务园、站前商业中心、绮山湖科创谷、云亭先进制造基地等产业功能载体,集聚“学”、“产”、“研”、“商”等类型功能,是具有产业链联动功能的产业发展轴线。一轴:南北城市协同功能轴。串联带动江阴市级金融商务中心、老城商业中心,同时推进东侧科教园区和南部霞客湖科创公园等组团发展,马镇游圣文创小镇、马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形成以交通纽带促进区域城市功能要素流动的南北协同创新发展轴。——向北,全面加强与主城区的发展联动,辐射带动高新区、临港开发区、中部镇街等主要产业承载区。——向南,经锡澄协同发展产业区,全面加强与霞客湾科学城协同以及与太湖湾科创带的创新协同,建设太湖科技创新带的“北部湾”。(三)二山走廊绿南城高铁线以南区的绮山、花山等山体,高铁防护林带,以及周边湖泊、森林公园、农田等用地,形成南部具体有生态保育、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功能的绿色开放空间。图3南部山体绿廊(四)三片宜居融产城西部科教宜居片区;中部高铁新城宜居片区;东部生态休闲宜居片区。五、重点功能载体围绕高铁枢纽经济区特点,立足产业体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