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质量分析官玉龙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及评卷工作已结束。从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来看,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课改精神,能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课程的特点。认真落实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注重创设问题的情景及真实性,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过程性评价,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一、试题概况1、试卷结构本卷分值为100分,共三个大题。第一题是填空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二大题是选择题,共10道题,每题3分,共30分。第三大题为解答题,有6个小题,共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覆盖面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九年级上册所有重要的知识点,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其中数与代数所占比例为20%,几何与图形所占比例为69%,统计所占比例为11%。由此可见,几何与图形所占比例过大。3、试卷难度试卷较贴近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设置不是很合理,试卷中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过难的题目,但有超课标要求的题,整体难度偏大。二、试题特点11、贴近标准,立足基础试卷题量适中,着重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重视对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既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又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的考查。这份试卷的考查内容注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普及性,关注对本册教材核心内容的考查。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考查。2、注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大部分内容,而且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基本上具备了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试题中出现了一些题目难度不是很大,解题方法也比较常规,但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有较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求解,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考生成绩情况分析(抽样于九年级(2)(4)班成绩数据,抽样人数97人)成绩指标统计表:总分人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率188619.422.1%0成绩分数段情况表:90~10080~8970~7960~6950~5940~4930~3930分以下2000221983从考生成绩来看,及格率低,分数普遍很低,突现了学生基础相当薄弱。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从大局和局部改善这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下学期教学工作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四、答卷中出现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薄弱,基本技能和方法不熟练。2、审题不慎,粗心大意,急于答题。3、解题思维不严密,逻辑推理能力弱。4、学生的叙述、表达能力较差。5、学生的数学感觉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五、下学期教学工作打算1、加强练习,夯实基础实施课改以来,学生的基础普遍下降,不如以前那么扎实,究其原因,是因为与老教材相比,相同的内容课时量少了,习题的量也少了。没有一定习题量的保证,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也不能不做题或者习题少到不足以巩固所学知识。那么究竟应该做多少道题目呢?也没有一定之说,要视具体对象而定,因人而异,最起码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巩固所学知识才好。2、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题海”战术。采用“题海”战术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考试前通过见识大量题目从而“认识”到考试题目或者与考试题目类似的题目。但是,在大型考试中,总会有一些题目是学生3在考试前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学生见过的题型的变式题目,然而学生长期养成了就题论题的习惯,在考试中遇到不熟悉的题目解答不出或者解答不够完整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一定量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是,要重视解题后的反思与回顾,这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