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羊毛》说课稿一、说教材《剪羊毛》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我根据音乐《标准》里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澳大利亚民歌风格,掌握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并能以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他们懂得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三、说教学重、难点1.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2.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四、说学情三年级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小,在乐理知识方面和歌曲情感处理方面掌握会有所欠缺。五、说教法基于本课的特点,在执教歌曲《剪羊毛》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和互动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歌曲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聆听中学习。整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逐步展开,环环相扣。六、说学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法和欣赏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七、说教具准备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集音、形、色、动为一体,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这是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八、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体验情感——歌曲处理,挖掘情感——拓展延伸,深化情感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约1分钟)为了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我让学生在《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的音乐中愉快地进入教室,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6分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通过提问和课件图片展示导入新课(1)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看看“它”是谁?课件展示小绵羊图片引出“羊浑身上下都是宝”(羊肉、羊奶、羊角、羊毛)。(2)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羊毛产量最高?(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国旗)(3)小结:澳大利亚的羊特别多,它是世界上羊最多的国家,因此它有个美称叫“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澳大利亚,每年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所有牧场、农场就会将羊集中在一起,剪下羊毛,然后将这些羊毛出口到其他的国家。我们平时穿的羊毛衫、羊绒大衣等都是用羊毛加工而成的。我采用让学生分别朗读小结部分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体验情感,歌曲处理(约20分钟)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1)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播放歌曲《剪羊毛》,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学生作答。(2)学习节奏型(八分附点音符、四分休止符),通过学习节奏型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好铺垫。(3)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