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复习整理、归纳综合,学会将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进一步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2、通过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实物:百事可乐罐、纸巾心、牙膏盒、火柴盒(内、外)壳、白凤丸盒、甜筒纸盒等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像播放百事可乐的一些宣传片。)从可乐罐看,你们有没有想过这里用到了我们学习过的哪些立体图形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系统地来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板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设计意图及功能:创设情境、激趣引课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一)小组合作,系统整理。小组为单位,系统地整理一下这些知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最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活动。)(二)汇报展示,交流评价生汇报,师板演。(三)归纳总结,升华提高1、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什么叫立体图形的体积呢?3、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生说,师课件演示。)4、总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所以都可以用V=Sh求体积。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图体,测量所需数据,求它所需多少材料和能容纳多少东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后小组学生汇报交流。)准备实物有:百事可乐罐、纸巾心、牙膏盒、火柴盒(内、外)壳、白凤丸盒、甜筒纸盒等等。(一)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测量可乐罐、纸巾心的有关数据,求一个可乐罐要多少铁皮,它能装多少可乐,求一个纸巾心要用多少纸皮(一个侧面)。(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测量牙膏盒、火柴盒(内、外)壳的有关数据,求出相关知识:火柴盒内壳用多少纸皮,求5个面没上面。火柴盒外壳用多少纸皮,求4个面没左右面等等。(三)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测量白凤丸盒的有关数据,求出有相知识。(四)圆锥体积的应用。测量甜筒纸盒的有关数据,求出相关知识。设计意图及功能:这题的设计已包含这节课复习的知识点,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并包含有特别的知识点如:纸巾心求一个面(侧面),火柴盒外壳求四个面,内壳求五个面等等。通过小组合作,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求它们所用材料的多少和能容纳多少东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巩固练习——巧设练习,开拓思维1、小小判官。(1)、正方体棱长是6厘米,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2)、圆柱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5分米,它的侧面积列式:3.14×42×5()(3)、一块正方体钢材,棱长5厘米,每立方厘米重7.8克,这块钢重多少克?列式:7.8×(5×5×6)()(4)、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6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列式:3.14×(4÷2)2×6()设计意图及功能:通过这题的练习,可使平时容易出错的内容再一次重现学生面前,有特别强调的作用。2、我能行!把两个棱长5厘米正方体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不同种方法解答)3、机动学校上运来的沙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约重1.7吨,这堆沙一共有多少吨?如果把这堆沙平铺在长4米,宽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