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新华一中:张丽华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世界区域地理中学习的第二个国家,内容突出印度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特征以及这种气候与农业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其中频繁的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是学习本课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及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和未来发展状况,为分析其他国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阅读资料与图片,简单分析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水旱灾的学习,增强对周边环境及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重点和难点1、印度水旱灾形成的主要原因。2、对学生进行资源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四、设计思路:1、以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主线,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形式,联系学生实际,在问题探究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展示个性与才能。2、用动画、图片、资料等直观形象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层层深入,由自然特征到人文特征,由直观印象到理论分析。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可用幻灯片替代)、《亚洲的气候类型图》等,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摘录电视片段(最近几年印度水旱灾的画面,如果没有录像设备,也可用印度的水灾、干旱的图片代替)设计一种水患和干旱的情景,直接导入新课。导语:印度多年以来,有时水多成患,有时无水成灾,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灾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印度的有关内容。新课教学:(一)印度水旱灾害频繁1、印度的气候类型与特征用电脑(或幻灯或挂图)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师问:(1)、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幅图分析印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2)、其气候特点是什么?(从气温与降水量两方面分析)(3)、与东南亚地区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几月份?活动:以前后4个人为一组,选一人以提纲的形式记录讨论内容,一个人代表本组发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华,在联系中拓宽了知识领域,利于团体协作。)小结: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普遍很高,均在20摄氏度以上。降水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2、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承接)印度的降水不均与哪些因素有关?出示动画《南亚一月、七月风向动画图》、《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师问:(1)、在动画中,一月与七月风向有什么不同?(2)、那种风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为什么?(3)、在《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上哪几个月份降水多?此时印度大陆刮什么方向的风?结论:印度的降水与风向有关,在6月—9月,当西南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印度进入雨季;10月—次年5月,当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印度进入旱季。(动画形象直观性强,利于突破印度水旱灾害形成原因的教学难点,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学生易于理解和内化。)(承接)这是正常年份的气温与降水图。此时印度风调雨顺,农业大丰收,人民生活非常幸福。但是不同年份降水是不同的,有正常相对会有异常,你们设想一下《异常年份气温与降水图》是什么样?此时印度会有什么样的灾害发生?请将气温与降水画在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明异常的理由。(学生展示绘图说明理由,教师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并对合理的作品给予肯定与表扬。)小结:当西南风风力强盛时,来的早、退的晚,降水多,容易发生水灾;当西南风风力不足时,来的晚,退的早,降水少易发生旱灾。3、印度水旱灾害的影响与抗灾措施出示:印度洪灾与旱灾的图片、我国洪灾与旱灾图片、我国与印度抗灾图片师问:(1)、这些灾害会给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哪些影响?(2)、人民又是如何抗灾的?你有何感受?(3)、面对这么多自然灾害你还想到哪些措施?(4)、如果你是印度官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水旱灾情?(5)、如果你身处连降大雨印度,怎样才能最好保护自己?小结:水旱灾害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