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靖西县实验小学何淑娴【设计意图】《秦兵马俑》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这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描写细致。特别是介绍兵马俑的两个特点是都用了总分的写法,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多读、细品味,培养学生综合读书的能力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录像。【教学流程】一、视听冲击,激情叩问1、导语:世界发展到今天,电脑风靡全球,飞船遨游太空,然而在厚厚的地下却冲出一支帝国的百万雄兵,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指读课题——秦兵马俑2、视听冲击,激情叩问(1)视频欣赏:《秦兵马俑》记录短片(播放《秦兵马俑》记录短片)(2)提问:看着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记录片,听着荡气回肠的《千年兵马俑》同学们有何感受?(3)师生相互交流,互相反馈。过渡:看着真实厚重的历史画面,听着深沉激越的雄壮乐声,我们早已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语言所涌动的对祖国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设计意图:教学伊始,教师激情渲染,给课堂奠定一种雄壮激越的情感基调当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浑厚苍凉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的时候,学生的心灵便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探究的冲动怦然涌起,这种视听冲击引起情智共振,一种阅读期待便翩然而至。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走进文本便成了他们内在的动力需求。)二、品词析句,动情追寻。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要求:自由读课文,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的总体感受。师:看来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兵马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兵马俑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好,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用笔画下来。(2)生反馈、交流。课件示:过渡句——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哪些地方写它规模宏大,哪些地方写它个性鲜明、类型众多呢?(第二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4—10自然段写兵马俑个性鲜明,类型众多。)师:这样,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全文可以分两个部分:1—2自然段为一部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4—10自然段为一部分,写它个性鲜明,类型众多。)师:是怎样把两部分联系起来的?(第三自然段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用“不仅……还……”练习造句。师:过渡段中有个什么关联词?(不仅……而且……)师:能用这个关联词说句话吗?师:在课文中,“不仅……而且”起到什么作用?(过渡作用,承上启下作用。)师:也就是把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两个特点联系在一起了。(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中语段的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本课的课文导读中也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我们在观察学生时看到,部分学生还不会默读,一说读书就是朗读,因此默读技巧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浏览上表现的比较好,能够通过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然后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2、精读课文“规模宏大”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第一个话题,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找出描写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第二自然段又是如何让我们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呢?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一下。(2)集体讨论:A、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件示: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