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实验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山丹县东街小学张玉李小燕内容摘要:科学课中有效的探究活动,既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课前活动的安排,又要有教师的悉心指导,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还需放开学生视野,让探究从课堂走向生活。关键词:科学探究有效性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又是爱表现的。在每一堂科学实验课之前,学生总是摩拳擦掌,忙着动手去做实验。但他们究竟要探究什么,观察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来。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中,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系统地进行悉心指导,有效组织他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使科学探究更加有效。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让学生在活泼新颖的活动中进入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要精心准备。儿童对形象生动的事往往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联系课的内容,通过讲故事、说谚语等活动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水能溶解物质》这一内容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头毛驴驮着一袋食盐趟过一条小河,河水正好没过食盐袋,毛驴在趟河时,越走越感觉袋子轻了,它很高兴,可到岸边主人不乐意了,你知道是咋回事吗?在这样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会对这个现象急于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提出驮一袋沙子过去会更好。这样在学生的求知欲望中进行科学实验,有效地进行了探究活动的展开。二、教师的悉心指导,使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观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创造情境,更要指导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了解实验过程。在教师耐心细致且有滋有味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实验更加有效,同时在观察实验的物质变化过程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在新授《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时,由于已经知道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面粉都不能溶解,那食盐颗粒是怎样溶解的呢?首先我指导学生认识高锰酸钾,并说明了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我没有做一个旁观者,也没有完全放手,而是在实验小组进行指导,不时地提出问题。如:高锰酸钾颗粒放在水中怎样变化?你观察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你能描述一下这个现象吗?从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中你能想象到食盐的溶解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细心探究和观察,得出了结论。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的科学视野放得更宽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决定了对科学探究意识的有效性,应让学生及时体验到探究真理的有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这样才能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搞小调查,以便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在生活中怎样使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下一定的空隙等这些与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课堂实验释疑,让学生对周围生活现象得以解释。如在教学100克水中能够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做实验,把食盐按10克分成5份,量杯中装入100克水,学生逐次倒入每份食盐,而且每次都去尝一尝盐水的味道,等第4份食盐倒入杯中时,不管怎样去搅拌,食盐都不在溶解,而且尝到的盐水苦中带涩。这时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食盐不溶解了,从而得出结论,在一定量的水中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回家继续做白糖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这样,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视野。总之,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实效性,让学生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接受知识。参考文献:小学《科学教学参考书》《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论文信息:论文组别:小学科学组作者姓名:张玉工作单位:山丹县东街小学邮编:734100职称(务):小学高级教师联系电话:15193450815电子邮箱:sddjxxzy660815@163.com作者姓名:李小燕工作单位:山丹县东街小学邮编:734100职称(务):小学一级教师联系电话:13830660254电子邮箱:14476022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