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研究资料数学卷面抽样成绩分析报告表班级--------五年级2014年12月3日题号详情项目计算(8)分解决问题(32)分判断(10)分单位(1)分单位换算(2)分样题卷面分400160050050100样题卷面得分3931399370939得分率98.3%87.4%74%18%39%针对失分内容的课时分配、教学策略、训练强度和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计算(8分)计算题正确率较高,我想这与我们平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并且在教学中,虽说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但我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做为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优生与学困生形成互补,掌握算理,采用不同形式的习题类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32分)解决问题是小学较难掌握的一部分知识,不仅考察学生搜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自己查找信息、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出现问题较多的是第四小问,学生理解不到位,有一部分学生计算不准确。判断(1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意义,并不是只死记硬背其定义,学生不仅能理解同时还要根据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与我们平时在课上对知识的拓展延伸是分不开的,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理解,因此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训练,要将相关的知识引入课堂。填空(单位)例:比米短米是()这是填空题中的第七道小题,失分较为严重,80%计算都正确,关键在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带单位,平时强调较多的是应用题,而填空题学生却忽略了这些,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调到位。(1分)单位换算(2分)例:1时20分=()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灵活应用,把它化成分数形式,学生答题情况整体不好。本题体现将所学知识变活,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考查老师是否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在课时分配上多用些时间就好了。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教学策略数学知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制定下学期课题研究的方向———如何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体教学策略: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2、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重视实践操作活动,寓教于乐,要注意利用、开发教材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更加灵活、有效;并努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和感悟,逐步抽象成数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3、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要侧重于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训练。把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拓展思维空间,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孩子,用鼓励的语言与之交流,努力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更加民主,学生主体地位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