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濮城镇中学导学案濮城镇中学活页导学案导学案总编号48主备人李红利审核人审批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30.《寓言四则》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1教师提示:(1)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2)何遽(jù):就,竟。怎么就,表示反问。(3)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带领。(4)堕(duò)而折其髀(bì):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5)人皆吊之: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8)父子相保:保全。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快速再读课文,通过第一个环节对字词的掌握,疏通文意。三研读课文,明确寓意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四升华寓意,深层体味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见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国诸子百家著作虽然年纪很老,却是孩子们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个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走开时,却突然变成一个个哲理,严肃认真,催人深思,让人感悟现实,体会人生。【收获与反思】学法指导栏1.诵读法、背诵法。通过自由诵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读、熟练背诵等多种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节,理解关键语词的表达效果。2.自读与指导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完成自主学习。3.探究拓展法。通过探究、比较性题目的设计,拓展想像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理解“智、亦云、亡、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智、亦云、亡、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知识链接】1.作者档案: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渎《智子疑邻》一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和教师提示(尝试当堂背诵)二再读课文,口头翻译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组长带领组员进行逐字逐句翻译,把解决不了的写在本组小黑板上)三研读课文,明确寓意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四发挥想象,换位思考请学生设想一下,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怎样的反应?为寓言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续编。(五分钟快速写作,并在班内自由展示)师生研读《塞翁失马》一初读课文,理解字词快速记忆课下注释和教师提示的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