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探析韦江平[内容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到外部环境、保守思想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并不太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初中学校应做到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探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以及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挑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如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增强教学实效性,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问题。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1]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师按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和初中生思想实际,对初中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其活动的结果(即初中生思想素质、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具体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即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创意、设计、理念等方面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最低的教学成本投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二,教学对象的实效性,即通过最佳教学方案的教学,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顺利地转化为教学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教学对象能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第三,教学外延的实效性,即教学对象将内化了的道德准则外化为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从以上分析可知,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包括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对象和外延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过程、对象、外延的有机统一。二、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不太理想,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1.网络媒体、市场经济、价值多元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冲击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它改变初中生学习生活交流方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游戏、迷信、色情、暴力等信息层出不穷,网上思想迷茫、道德堕落、行为混乱,生活中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益盛行,媒体上“高富帅”、“拼爹”、“官二代”等不良字眼频繁出现。初中生一方面享受现时代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和好处,另一方面身心也承受着这些负面文化的影响,冲击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也冲击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2.轻德育、重智育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历年来,教育部、教育厅以及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思想品德课都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建设。但是部分学校领导由于受到轻德育、重智育传统观念,以及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影响,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重视不够。学校工作都围绕着升学率来开展,为了提高语数英等主要科目成绩,思想品德课往往被占用,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事;在课时设置上,思想品德课课时基本处于各主要科目的末尾,每周2课时,部分学校甚至每月仅有2课时,课时无法保证;思想品德课的校外实践活动由于没有相关的配套经费很难开展。这种轻德育、重智育的思想观念打击了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积极性,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3.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依然存在,制约着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式方法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而单一、过时的教学方式方法严重影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