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越早越好。并且,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在营造一个氛围,那样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所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说是我们一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有新鲜感,所以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有着比较好的先决条件,实在是机不可失。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需。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兴趣先导。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给一年级的学生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学生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可以轻松、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我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可直接站起来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们思路畅通,发言踊跃。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及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是语言训练的常用手段,它把学生带到具体活动情境中,由此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绪高涨。比如在教学语文生活“吹泡泡”时,我把学生们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做吹泡泡的游戏。然后带领他们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让他们尽情地玩泡泡,然后再说。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之后,深有感触地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心里话也就是我们作文中所追求的“真”。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慢慢地就学会了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想、有所言。日积月累,口语表达能力就会随之提升。比如在教学语文生活“小记者”时,让他们走下座位,采访自己感兴趣的同学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他们乐于表达,激发说话的兴趣。(二)适用评价,增强信心。小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建立表达的自信心。同时,应注意评价的时效性。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要求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有的孩子在说的时候,没有一步一步的说清楚,此时,教师巧用评价,抓住优点,委婉指出不足:“你真了不起,和曹冲一样聪明,能够想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你。但是,你没有亲自做这件事,所以中间有的过程说得不够明白,如果把这个过程说得再详细一些就更好了”。教师这一及时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表达的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三)小组讨论,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交往,能够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会让那些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口语交际提供了较宽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语文活动“面对陌生人”中,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自由学习,活动互助,使学生的思维在口语交往中得到充分的训练。三、在语文课中,给学生充分的练说的空间。(一)结合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把音读准,要说普通话;引导学生用字组词,说完整的话。如教学《灯塔妈妈》的“天”字: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个“天”字。师:什么“天”?生:天空的天,蓝天的天。师:请用“天”说句话。生:春天,我和妈妈去爬山。老师还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请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词的,并教给其他同学。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向老师发问,以此促进生与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