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高二()班姓名:罗田县育英高中高二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学生用时:80分钟共4页2013-4-9编写人:刘继伟审核: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3.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使用说明】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2.理解建筑的“文法”、“词汇”、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意思,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2.作家介绍: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广东省新会县人。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预习案》一、注音:墁()地檩()接榫()如翬()斯飞戗()兽柁()墩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探究案》第1页共6页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高二()班姓名: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训练案》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是()A.墁(màn)地斗拱(gǒng)房檩(lǐn)接榫(sǔn)B.柁(tuó)墩蚂蚱(màzha)戗(qiàng)兽水榭(xiè)C.穹(qióng)隆蒙(mēng)骗提(dī)防唱和(hè)D.纯粹(cuì)缅(miǎn)甸潜(qián)力脊(jí)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A.临摹一筹莫展大张旗鼓舍近求远B.窜改反唇相讥若既若离琼楼玉宇C.厮杀惝恍迷离鉴往知来穷源竟委D.羁绊理曲词穷年高德劭反复无常3、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主要的房屋()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阳光。②这证明屋顶()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③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作点缀()用的。A.大多很多不仅而且都是装点B.很多最多不但而且都是装点C.一般最多不但而且纯粹装饰D.一般很多虽然但纯粹装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由于近代的衰落,人们普遍认为汉民族是个食而不化、因循守旧的民族,但是在汉代,唐代,汉民族政权相当开放而且外向,出现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大量外国人士也前来中国访问居住。B.为了让广大旅客在“五一黄金周”走得好,走得了,走得安全,广州铁路公安处近千名公安干警枕戈待旦,日夜巡逻,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