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越来越贴近教育了,然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突破“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取向,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不仅将信息技术看成是辅助教师“教”的形象化教学工具,更加要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并依靠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习者个人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入,必须改变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点,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的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改善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低小学语文教师及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比较低。小学语文教师能简单的处理文档、表格和制作演示文档,但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二维动画、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面,显然无法达到要求。网络信息量大,功能庞大,通过调查我们能看出大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了网络操作,但是教师利用网络的层次水平仍然比较较低,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检索信息,那将对语文学科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要阵地是在学校,更具体的说是在信息技术课上。因此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能否顺利的完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的学习。(二)教师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偏低语文教师不是信息技术教师,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上不如信息技术教师熟练。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只能进行信息技术的简单操作,而对于要求比较高的操作,许多教师还是束手无策的。有些学校的教师参加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了突显自己教学的优势,很多教师从课件上面做文章。一份制作精美且教学效果优秀的课件是教师教学的一大亮点。有很多教师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插入Flash的教学内容,但受限于自己的操作水平,很多教师达不到这一设想,有些教师甚至花钱雇佣专业人员进行课件制作。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限制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顺利开展。(三)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深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停留在在备课和上课环节,而在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方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不多。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应该局限在备课与上课环节,其他环节的应用应该重视起来。而且大部分学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停留在一种传递——接受式的封闭环境教学中。教学内容被预先存入教学媒体中,教师通过控制教学媒体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并从学习者处获得反馈信息。典型的教学情境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利用PPT课件或教学录像演示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想法。在这种封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参与程度不深,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也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