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的第二阶段总结执笔人:陈碧霞转眼间我研究的小课题《有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已经一个多学期了,从这个小课题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研究的过程中有艰辛,但也有收获。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我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1)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自己加强学习。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研讨外,还进行自学、实践。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2)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1)保证读书时间,培养良好习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给足学生朗读时间,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朗读进行比赛等等。(3)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4)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个大的提升。3、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1)研究到了一些小技巧;引读开路——奠定情感基调;范读引路,奏响情感前奏;感悟铺路——唤起情感共鸣;影像渲染——奏起情感伴奏;背景铺垫——探索情感源泉;教态调控——指挥情感走向;生活引领——获得情感体验。(2)有关朗读指导的论文《随文潜入情,润读细无声》《春风化雨润人心,一词一句总关情》均获省二等奖;《徜徉文本,感受语文魅力——,<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阮珉老师的《一咏三叹颂真情,文情辉映留芬芳<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获县二等奖;《巧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感情朗读插上翅膀》获省二等奖。二、存在的问题1.研究水平还需要切实提高。它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深度,广度要把握的很好,而且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教学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接受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敬业精神要求教师善于不断的学习与总结。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3.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我感觉自己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三、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努力的方向1、教师自身方面:(1)继续研读理论书籍,写读后收获。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继续及时记下研究中的得与失。完成未做好的研究工作。接着研究好的朗读方法与技巧,使学生都能掌握朗读的技巧,杜绝唱读减少白开水似的朗读,变无声语言为圆润剔透、掷地有声、活灵活现的饱含深情地朗读声。2、学生方面:(1)榜样激励。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首先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如能做到平时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