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蔽,回到语文的春天里——《孔子游春》课堂教学实录与品读执教:王崧舟品读:林志芳一、千古一“老师”师:(屏幕出示课题)请看大屏幕,我们今天要学的《孔子游春》是一篇新编的历史故事。从题目上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谁?生: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师:没错,是孔子。其实题目当中出现的人名往往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这需要我们在接下去的阅读当中特别留心。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这个题目,注意把主人公突出出来。生:(齐读课题,“孔子”二字自觉重读)孔子游春。师:真好!再来一次!生:(齐读)孔子游春。【朗读课题,突出“孔子”。在课的开始,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轻轻提醒学生: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用心感知孔子的温度。】师:我知道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在《孔子游春》这个故事当中,孔子并不是一个泛泛的人物,他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出现在这个故事当中的。大家一定还记得故事的开头,当孔子带着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动情地望着泗水的时候,课文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示: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生:(朗读句子)师:你们看,在弟子们的眼中,孔子的身份是什么?生:孔子的身份是老师。师:没错,是老师。(板书:老师)我们继续看,在故事的进行当中,当弟子们问孔子在看什么,孔子说在看水的时候的时候,课文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示: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生:(朗读句子)师:很好!你们看,在弟子们的话中,孔子的身份也是什么?生:孔子的身份也是老师。师:很好!我们继续看。那是在故事的结尾,当孔子了解了颜回的志向之后,课文又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屏幕出示:颜回啊,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生:(朗读句子)师:好的,你们看,在孔子自己说的话中,也承认自己的身份是什么?生:孔子也承认自己是老师。师:是的,也是老师!所以,孩子们你们看,这个故事从开头到中间,从中间到结尾,孔子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生:(齐)老师。师:(板书:老师)师:是的,老师。老师这个身份我们非常熟悉,我们天天在称呼老师,天天在跟老师接触,那么,课文当中的孔子,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课初始,王老师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巧妙提取了三个关键句,提醒学生发现和关注:无论是在故事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无论是在弟子的称呼中还是孔子自己的话里,孔子的身份都是“老师”。同时,这三个关键句恰好从“观水”“谈水”“言志”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回顾了课文大意。就这样,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走来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光褪去,一起褪去的还有“教育家”“思想家”的光环。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孔子只是一个“老师”。这样的身份真是朴素之极又贴切之极。当孔子的身份“还原”为“老师”,后面对“课堂”“课文”“课题”的品读就自然地像与孩子们“话家常”。】二、天地一“课堂”师:大家知道,老师平时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们上课,就像我现在给大家上课一样。既然要上课,就得有课堂。(板书:课堂)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孔子的“课堂”在哪里?找到之后,在旁边写上“课堂”两个字。(学生按要求浏览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师: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孔子的“课堂”,请!生:(读)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师:孔子的“课堂”在哪里?生:孔子的“课堂”在泗水河边。师:没错,孔子的“课堂”在泗水河边。请你再找一找,有一段文字具体地描写了这个“课堂”,谁找到了?生:(读)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师:真好!这是孔子的“课堂”,它就在泗水河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课堂”,好吗?(屏幕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