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习作训练三部曲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初中习作训练的“序”究竟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语文教师,就有一千个习作训练的“序”。在教学中,采用“三部曲”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理念,也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精神和要求。一、起步训练仿写“三部曲“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难过渡的就是习作。如何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方法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三步走”的仿写训练。第一步,凭借课文仿写。即让学生仿照课文进行写作。在讲授了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_____的背影》。要求从“妈妈、爸爸、爷爷、奶奶……”中选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再写。由于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们已经明确了文章的特点。形式上的倒叙,内容上的详写父亲爬月台时的“背影”,情感上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学生们有课文这个“例子”仿照,又有生活经历,运用倒叙手法写出了晚辈对长辈的感念之情的好文章。有个同学在她的《妈妈的背影》中这样写道:“火红的太阳烤着大地,妈妈仍在田里挑水浇烟苗。她挑着一担水行走在田埂上,我家的田比下边的田高,就在妈妈左脚跨上我家的田埂,用力挣上的一刹那,我看见了她的背影,她右手扶着前半截扁担,左手拉着后面的桶绳,妈妈她……”第二步,凭借同学的优秀作文仿写。教师以学生写出的好文章作为例子,让学生们摹仿着写。或把学生的优秀文章抄在黑板报或学习专栏上,让同学们欣赏品味。接着,用优秀文章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此次习作分层要求:上次得了“优”的同学,另换一个称呼,并要求他们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其余的仍在倒叙形式,在“背影”描摹上下功夫。经过第二步的训练,多数同学基本上掌握了倒叙的方法,提高了细节描写能力。第三步,拓展训练。学生在写了两次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进行拓展训练了。要求学生用自己第二次的题目,只是要把“背影”换掉,表现形式、描写方法、情感态度仍然不变。结果学生们拟出了一些好题目:《妈妈的手》《老师的眼睛》《父亲的脸》《爷爷的笔》等等。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们的习作都采用了倒叙形式,连接过渡也紧密自然,都写出了真情实感。这是记叙文起步训练,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说明文、议论文的起步训练也同样可以采用“仿写三部曲”的方法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