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诸葛亮哈尔滨市秋实中学李玉秋一、教材分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选了两篇涉及诸葛亮的古文,课后有一项语文活动: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亮我评说”为题写段作文。基于这个题目,我又想到假期让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却无法检查学生阅读的结果,所以我决定以“我看诸葛亮”为课题开展一次拓展性阅读活动。二、学情分析1九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的能力,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自己研究问题,不喜欢老师把现成的结论强加于自己。2他们通过教材、名著、小说等途径了解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但是还不成体系,比较零散。3青少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对信息时代的网络具有极大的兴趣,但有些人只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对网络的其他功能用的很少。所以急需学校教育给予正确引导。三、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主要事件,能够恰当评价诸葛亮。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科学的观点辨证的评价历史人物。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而恰当运用信息写出有价值有个性的文章。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驾驭海量的信息,教会学生将信息化为知识,将知识化为智慧。而不是简单的粘贴和组合。3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教学法.4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专题学习网站)自主学习。周期性小组合作式网络教学.教学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利用课堂学习时间为三课时,历时一周。其他时间学生随时随地登陆专题网站学习。环节一:在阅读中发现——给学生提供学习范围、建立专题学习网站阶段。确立研究诸葛亮的专题后,利用一节课时间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用在论坛中发表帖子的方式收集筛选信息。帖子的内容可以复制粘贴,并为帖子拟一个标题。学生在网络这个无限的资源库中广泛的阅读,大量的占有信息,提高了阅读速度。学生所发帖子的内容涉及军事方面:如诸葛亮上任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气周渝、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有个人修养方面的,如《诫子书》、诸葛亮的财产等。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设计专题学习网页。网页以《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为背景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对历史人物探究的渴望。再次明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版块,学生在版块中自选专题研究,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在合作中探究。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例如有的小组以“诸葛亮是否应该北伐、诸葛亮是否应该废掉刘禅为题展开辩论。有的小组排演课本剧“三顾茅庐”,有的小组写诗和对联评价诸葛亮。环节二:在合作中探究(一课时)1划分学习版块,学生自选专题阶段。2学生分组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合作探究阶段。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的专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以学习专题为核心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划分研究的问题版块:1从诸葛亮的身份入手,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为军事家的诸葛亮、作为人臣的诸葛亮、作为统帅的诸葛亮、作为人父的诸葛亮、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从中提炼诸葛亮的性格和精神特点。2从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入手,未出茅庐之前、出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初期、与刘备出生入死共创大业阶段、辅佐刘禅出师北伐阶段,从中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和精神。3从诸葛亮的一生中决定成败的重大事件入手,从事件中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全班分成7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给本组组员分工。学生在教师提供的专题网站上按照“明确任务——搜集整理资料——在论坛中发表帖子——互相评价”的学习程序开展专题研究。最后形成一篇有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文章。环节三:在互动中提升(一课时)——教师初次集中辅导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辅导,生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学生的研究录像上传到网页的作品展示区,研究的文字稿以帖子的形式发到论坛中以便于交流。拍摄学生研究的过程如辩论赛、对联写作和课本剧表演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体验式学习的乐趣并自我审视和反思。教师评价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