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案靖西县实验小学赵玉琼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增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2、在实践活动中坦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只要今天能获得三颗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师奖励的礼物了。你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信封。请你打开,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学具?你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学具来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是多少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一)围一围。(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1、师:看,图中的小朋友们正在围着自己喜欢的图形呢!(钥匙、松树、五角星、三角形)2、师:你能用一根丝线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吗?请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线围一围。要求:1、要把老师给你的线都用完。2、把你围好的图形形状填在作业纸第一张表格里。学生操作,教师指导。3、师: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同学们用线围成的图形真好看。14、师:用手指一指你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好吗?想一想,围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把线拉直,用尺量一量)学生围图形、量周长、填表格,在小组内交流。5、评价:完成老师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评价表里贴好第一颗星。【设计说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线围出美丽的图形。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二)摆一摆。(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插图)1、师: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请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量一量:4根短的长度是多少厘米?4根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师:你打算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呢?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把你围好的结果填在作业纸第二张表格里。交流:我摆的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周长是()厘米。我摆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4、互相评价:同桌两人交流、评价。为成功的小朋友在评价表里画上第二颗星。【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操作学具,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口头表达能力。(三)估一估。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我们一起用纸头来玩游戏吧。老师帮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小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你能从这张纸上看出有哪些数学问题,并提问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回答吗?2生:这是什么图形的纸?回答:长方形的。生: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回答: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生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生:它的周长是多少?回答:长大约~厘米,宽大约~厘米,周长大约是30厘米。师:要确切知道这张纸的周长,怎么办?(量一量)请大家测量一下这个长方形,并汇报你是怎么量的,看看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的周长)生:我测量了两个长都是10厘米,两个宽都是6厘米,所以加起来就是32厘米。生:我只测量了一个长是10厘米,一个宽是6厘米,因为长方形是对边相等,然后我用10+6=16(厘米)再用16×2=32(厘米)。师:你说的真好。把自己的想法非常完整地表达出来。【设计说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评价同学的回答。给他们留出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提问、猜测、评价、验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四)剪一剪。师:如果老师让你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边长是6厘米。边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师:对,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其实就是这个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板书:宽是正方形的边长)师:下面请大家动手折一折,把这个正方形剪下来,注意不要剪歪了。学生动手剪正方形。师:你会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6×4=24厘米)师:你能再把这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吗?学生动手剪。3师:现在,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一:4×6=24(厘米)24÷2=12(厘米)12+6=18(厘米)方法二:6÷2=3(厘米)3+6=9(厘米)9×2=18(厘米)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小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