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目标意识,提高教学实效——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周冬青[摘要]课改的春风已吹遍了全国各地,但是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目标的设定不系统、无重点等诸多问题,在课堂实施中,不少教师的目标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生成和反馈。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灵魂所在。本文从有效的课时目标入手,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时目标的现状略谈笔者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关键词]有效教学目标意识终极目标重点目标调控目标反馈目标全国“有效教学”研究首席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教授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活动。我认为造成目前阅读教学低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效教学目标意识的淡薄。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现实中,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与最优化相距甚远,正是因为目标意识的缺乏,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如下的教学困境:照搬教参上的课时目标,形同虚设,造成课堂生成的低效乃至无效;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重点,导致目标面面俱到,难以突破;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缺乏经验等原因,预案中的目标难以真正落实;课后反馈缺乏对课时目标的回顾与呼应,难以形成针对性强的高效反馈。教师的目标意识的缺乏,这可能就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何出现“高耗时低效应”的病根所在。下面,我想就以上教学目标的缺陷,结合自己的实例谈谈如何通过增强目标意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一、树立终极目标意识,层层递进,体现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足够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设计,强调这三个方面要“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为了加强目标的终极意识,凸显语文本体,教师必须做到:引导学生恰当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品味语言形式,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目标的层递意识,体现教学规律。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目标,既指总目标统领下的各学段目标,也指一册教材、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更指具体的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中各个步骤的教学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标或教学参考书都作了规定,我们只要用心学习,就可以得到启发并付诸实施。唯有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中各个步骤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课标或教学参考书很难给出“明文规定”,常常被教师忽视,也就造成了许多课堂教学各部分教学目标的模糊和混乱,从而导致教学方式方法的堆砌和教学步骤的重复或矛盾。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在构思语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每个步骤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然后再考虑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教学的顺序、内容、目标与教学时间段的关系加以说明:顺序教学时间段教学内容预期目标1课文的初步理解阶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中彩那天“我”和父亲的神情有什么不同?整体感知内容,初步明确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情感基调。为探究课文的重点打基础。2课文的情感深究阶段①父亲碰上了怎样的道德难题?(“留车”还是“还车”。)各有哪些理由?②在决定“留车”还是“还车”时,父亲心里会想些什么?“留车”的理由有许许多多,而“还车”的理由只有一条。通过揣摩父亲的心里,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课文重点,也进行必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