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阿城区东方红小学校兰晓娟【教材简析】《王献之练字》是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王献之改变自我,脚踏实地获取成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才的道理。课文结构清晰,布局严谨;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2.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3.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教学重、难点】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国书法历史渊源流长,而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奇迹,下面老师这有几幅书法作品,请大家观赏(课件演示),大家看到的这些书法作品全出自于一个之手,他就是我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课件演示简介王献之生平。)(演示课件:出示框架问题)王献之为什么能成为书法家呢?难道他是天才,还是他有什么秘诀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单元问题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词句。2.教师课件演示:要掌握的词语,学生读,理解意思。3.提问:我们要想揭开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我们需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呢?引导学生提出:(1)、王献之为什么练字?(2)、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3)、王献之练字的结果怎样?4.组织:下面请个小组分组研究,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课件演示个小组探究要求:(1)、同学们自行形成小组,讨论王献之生活中学习的态度。(2)、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王献之勤奋刻苦练字的图片。三、小组探究、汇报交流探究结果第一小组:王献之为什么练字?(1)王献之生活的家庭是怎样的?探究结果: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父亲的熏陶感染下,王献之喜欢书法、学习书法是很自然的。(2)王献之对练字是怎样产生兴趣的?探究结果:献之很聪明,八九岁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通过练字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他对练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下列问题:“自满”一词是什么意思?那些语句能体现出王献之的自满?(“满以为会得到称赞”中的“满以为”一词可以看到王献之的自满。)通过这个词能说明王献之是一个怎样的人?揭示:王献之因为年幼,别人一夸奖就沾沾自喜,变得骄傲自大。父母看到他这个样子,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而是采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教育了他。同时我们感到王献之的父母教育王献之教子有方,所以王献之生活在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他能踏踏实实的练字。献之看到父亲随便加上一点就能鞋的那么好,他很想找到其中的秘诀,那么献之找到这个秘诀了吗?下面请第二小组汇报:王献之是怎么练字的?(1)献之来到后花园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探究结果:第二天清晨,献之来到小花园,见父亲已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写字了。王羲之作为著名的大书法家依然如此勤学苦练,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子,引导儿子,以身作则地为儿子做榜样。同时也表明他一生的书法成就就是如此勤奋不懈的结晶。(2)父亲对他说了什么?探究结果: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园里的18口大水缸说:“你不是问秘诀吗?秘诀就在这些大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口大水缸里面的水写完就知道了。(3)父亲指着18口大水缸水化的含义是什么?探究结果:献之明白了就是把这18口大水缸的水写完,就可以练出来一手好字。父亲就是要告诉他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4)献之是这样练字的?探究结果:一年四季,寒来署往,王献之一心只学名家书,写它千遍都不厌倦。似水流年,一笔一画记于心间。写尽多缸水,砚染水池黑。博取百家长,使得龙凤飞。他就是这样练字的。师小结:献之在父母的教育下,终于懂得勤学苦练才能练得一手好字,那么献之练字的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第三小组汇报:王献之练字的结果怎么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