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被打开后……南京市第一中学杜娟娟■教材分析该部分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理论部分比较多,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书本上主要利用一些图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主机中的各种硬件设备,让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感悟,也就是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在执行人们编制的各种程序。学生学习了该部分后,应该要了解并掌握主机中的各中硬件及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基本上都使用过电脑,我校在开学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家庭都有一台以上的计算机,但是真正打开计算机看过内部构造的学生却小于40%,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手来,因为在家中他们几乎没有动手拆机器的机会,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要让学生对这节课真正吃透,需要让他们“动”起来。然而初一的学生和高一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动手操作都比较弱,因此要求也不一样,这节课上需要他们了解并掌握的是各类硬件的名称,具体深入的工作原理和插拔安装则是次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各类硬件并能进行简单插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领学生揭开神秘的主机面纱,并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小组的集体注意感和凝聚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了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室中真正“动”起来,并在活动课的基础上沿用了小组合作和组件竞争的形式,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了6个小组的实验机器,这些机器是以前报废的旧机器,并准备了一些声卡、显卡、网卡、内存、硬盘等。课前为本节课准备了实验卡片,抽签纸条以及总结用的填充图及连线图,详见附件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课题引入课堂的一开始,请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提问:1+1=?这个问题和答案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那么我们大脑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请学生描述人脑的思考过程。我们的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和我们人类的思考过程有没有共同点呢?展示图片,教师描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我们的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和我们人类的思考过程有没有共同点呢?展示图片,教师描述计算机工作过程学生:1+1=2学生:眼睛耳朵接收到问题,大脑思考,接着通过嘴巴说出答案。通过这样的简单数学题,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解剖”计算机,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分组协作上节课分好的6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别围坐在一台实验机器旁。实物投影仪投影教室讲台上的一台机器。教师分发实验卡片,内容如下:***********************************************1、识别机箱中的声卡、显卡和网卡。2、识别机箱中的硬盘、光驱、软驱。3、识别机箱中的cpu、电源、主板。4、将桌上内存条正确插入机器中。***********************************************各组组员开始讨论,根据实验卡片上的任务要求,对机箱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讨论研究和动手实践。(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坐好熟悉实验卡片上的任务讨论并动手操作利用分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效果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三、小组竞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四个小组的组名,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抽签,根据抽签上的要求,在教师实验机上进行相应操作,(大屏幕投影)其余同学对该组打分,满分10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学生抽签需要完成的四组任务:任务1:在机箱中正确指出硬盘、软驱和光驱,并说明这些部件的用途和发展趋势。任务2:在机箱中正确指出声卡、显卡和网卡,并说明识别这些卡的方法。任务3:正确将内存条从机箱中拔出并重新插入。教师顺势讲解ROM和RAM的区别。任务4:在机箱中正确指出主板和电源。并小心取出cpu。学生:正确识别学生:根据卡的侧面接口进行判断。学生:拔插内存学生:正确识别并在教师指导下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