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教互学”教学模式中嵌入讨论式教学的一点体会王周勇2014-9-9一、地理讨论式教学的价值及重要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建立在四大支柱基础之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也许没有人会反对这样一个观点,但是对于如何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却仍有许多人感到迷茫。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合著的这本《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它告诉我们: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进行讨论,是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一种手段。学会讨论有助于我们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地理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它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材料论述和阐明对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讨论获得正确的科学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在当下推行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讨论式教学法仍然是开放式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地理讨论式教学的结构、程序与模式是一种呈螺旋上升式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讨论三个环节。个人学习是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材料和阅读分析、归纳论证和确立观点。小组学习是分小组进行交流与质疑,重新整合材料和深入论证,为班级讨论作准备。课堂讨论时,各小组推选的发言人分别阐述本组观点,然后可质疑对方的观点并展开辩论,最后由主持人就有关观点和材料进行小结与评价,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与科学结论。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其综合性、地域性和前瞻性特点及国情差异(各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意识形态及价值观迥异),因而各国对同类事情(如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所持的观点和做法不尽相同。换句话说,人类发展的许多前瞻性观点存在地域性差异,或者表现为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差异,这就为地理讨论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如“地球之外的其它行星有可能存在生命物质吗?”类似的不确定性话题最适宜开放型的讨论式教学。地理讨论式教学的价值及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造了人人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尤其对平日爱“捣乱”或“沉默”的学生是个良好的机会。二是通过自学、表达、交流与辩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坚定其努力学习的信心。三是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观点的充分与否有重新认识,并且学会倾听不同的论点和懂得去尊重他人;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四是参与学习、交流与讨论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协作学习的合作精神,在交流过程中共享资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显然,上述讨论式教学的价值与优势,是“灌输式”教学根本无法比拟的。二、怎样组织好地理讨论式数学(一)主题选择讨论式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主题是否为学生感兴趣。通常有争论性的话题、社会热点等有利于讨论的展开。因为思考有争议的话题,可以从科学研究中所提倡的广博、明智的方法中获益。思考社会热点可以培养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以下列出的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关的部分选题。1、在学习序言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时的论题: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地理知识?2、在学习了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七年级上册第四章)这一节时,选用的论题世界:地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都是恶果吗?3、学习海陆变迁(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课中的辩题: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了哪些地理事物的成因?4、在“世界的聚落”一节中的论题:某市需要建一个新的城镇,如果你是规划局长,你将把这个城镇建在什么样的地方?说出你的理由。5、学习“中国的主要产业”中的我国能源工业时的论题:现阶段我国能源开发方向,是侧重开发煤炭,还是水电、石油、核电?…………(二)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是小组学习与讨论的前提。即学生接受任务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图片,收集课外书籍报刊资料和影视图片资料,并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去建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