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保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呢?一、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里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慕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突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是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是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猜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二设民主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们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气氛。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中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在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的语音,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三供机会,让学生善于提问题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好问的心里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提问。1、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劲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标准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提出400米与800米赛跑为什么运动员不在同一起跑线上2、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的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能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形成问题意识习惯。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教师课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观察等高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