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春24/12/10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走近作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读准字音:朗润钻出嫩绿眨眼酝酿水涨薄烟鸟巢婉转蓑衣稀疏抖擞精神捉迷藏lǎngzuānnènzhǎyùnniàngZhǎngcháowǎnsuōshūsǒucáng师生同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1.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其段意。2.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一、总——盼春(1)二、分——绘春(2—7)三、总——颂春(8—10)盼春、绘春、赞春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后思考: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突出了一个什么字?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连续反复和拟人“盼”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24/12/109春草图——思考: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嫩(质地)绿(颜色)多(数量)软(质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采用了什么写法?拟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草报春赏析句子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钻”表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2、为什么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拿出,起强调作用,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春草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质地:软绵绵(柔软)让人愿意和它亲近质地:软绵绵(柔软)让人愿意和它亲近颜色:嫩嫩的绿绿的(浅绿)惹人喜爱颜色:嫩嫩的绿绿的(浅绿)惹人喜爱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旺盛)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旺盛)情态情态::偷偷的钻(生命力偷偷的钻(生命力强)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坐躺滚踢跑捉人带给人欢乐坐躺滚踢跑捉人带给人欢乐{{拟人、排比拟人、排比春花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花的特点?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花色艳(红、粉、白)花味甜——正面描写蜜蜂闹蝴蝶飞——侧面描写百花齐放,香飘惹蝶,和风吹拂,阳光明媚。有实写,有虚写(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朗读后思考: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花多,花艳,花甜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花图赏析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能换成“叫”吗?不能。“闹”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的特点。而“叫”只是“叫喊”的意思。春风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温暖柔和(不寒、抚摸)清香扑鼻(泥草花香)色彩明丽(繁花嫩叶)和谐悦耳(鸟鸣、笛声、轻风流水)(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触觉)(嗅觉)(视觉)(听觉)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紧密,闪光,细长)多而细密,滋润万物状:斜织薄烟(轻盈迷蒙)景:叶绿草青灯人房屋(滋润万物,气氛和平安静)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可别恼比喻排比——正面——侧面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人人迎春:从城市乡下从老到小舒活抖擞一年之计在于春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迎春图——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迎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迎春迎春的人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