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数学salonsalon讨论稿讨论稿龙港小学2010.10.30主题:估算教学中的困惑主题:估算教学中的困惑•估算的方法上,如两个数相加,既可以两个数都取近似数,也可以其中一个数取近似数,总之方法要结合题意灵活选择,不一定是四舍五入法,但有一条老师要清楚: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如估算58+34,可以是:•①58看作60,34看作40,和小于100。•②58看作50,34看作30,和大于80。•③58看作60,34看作30,和大约是90。•④58看作60,34不变,和小于94。•⑤58不变,34看作30,和大于88。•⑥58看作60,34看作35,和大约是95。•由此看来,估算方法多样,忌讳老师追求统一答案。估算的一般方法学生应“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但而对数学估算应用题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是否需要(必要)进行估算呢?下面就教学中的疑惑提出请大家讨论: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如右图,该例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0页例题5,此题该如何计算?49×104=5096(元)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此例题的真正意图是为了解决乘法的估算问题!!抛开这节课的课题,如果这道题出现在考试或者是练习中,“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试问有多少学生会想到用估算呢?可以肯定的说很多的孩子一定会精确计算出结果,老师在批改的时候能否定精确计算就错了吗?•再来看看这节课后的练习题,每一题都是加上让学生估算的词语“约、大概”等等。我认为教材的编排就出现了问题,例题中没有提示估算的词语,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就都出现了,考试的时候也是给出这些提示学生估算的词语。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那么是否有暗示估算的词语如“约、大概”等等的应用题都应该用估算解决呢?•三年级上册87页第2题:原题如下: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由题目的数字可见:如果把1500看作2000再使用估算的话是明显不适合的。)•89页的第1题:原题如下: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问题中的大约是不是为了呼应题目条件中出现的大约?是否可以不要用估算)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最近一次四年级第三单元测试中有一题如下:晓军餐馆每天要耗费250双一次性筷子,照这样计算,这个餐馆每个月大约耗费多少双一次性筷子?(一个月按30天计算)学生完成状况如下:方法一:250×30=7500(双)方法二:250≈300300×30=9000(双)应如何批改?估算应用题教学中的困惑•估算应用题的教学究竟怎样教更有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敬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