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节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圆周率的探索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圆周率的探索,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体,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较为抽象,所以我把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开放的、有创造性的个体,他们会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的师生交往。他们会用自己的猜想,验证来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堂充满着活力。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结论的准确性,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的意识。这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带着这些对新课程的认识,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具体如下:1、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用语言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验证猜想,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感知数学的严谨性。2、动手操作、积极互动法:教师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验、计算等活动,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给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3、观察讨论、交流合作法:教学中,教师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时效性。【教学过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建立模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质疑总结,反思评价。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步骤:创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用学生最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乌龟和兔子又进行赛跑比赛了。请看,兔子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而乌龟绕着边长为1km的正方形跑一圈。(课件显示)比赛结果呀,还是小兔子赢了,乌龟可不服气。气呼呼得说:我不服,这场比赛不公平,我跑得距离要比你长。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你认为乌龟的话对吗?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已经自然地进入了课堂,并迫切需要知道正确的答案。[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尝试探究,建立模型。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摸一摸手中的圆形纸片,让学生汇报什么是圆的周长,明确圆周长的概念。活动二:让学生说说怎样测量一个圆的周长,有哪些方法?然后课件演示饶绳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活动三:猜想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活动四:验证猜想,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小组合作用饶绳法和滚动法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