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人品、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无不出类拔翠。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生平推崇徐渭、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部分作品欣赏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可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时候,只会临摹,画的虾一点也不活,都是很呆调的。后来经过自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把虾画得活灵活现。成为了世界杰出的艺术家。艺术特色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画无论山水、花卉或虫草,都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其作品以写意为主,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虫鱼巧妙结合,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强烈,画面生机蓬勃、雅俗共赏,独树一格。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张大千和齐白石的两则故事,发人深省!•一次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了“吉林三杰”之一的著名收藏家徐鼐林。画上画的是一只大蝉卧在柳枝上,头朝下、做欲飞状。蝉的神态和柳枝的飘摇格外生动逼真。徐鼐林得此画,很是珍爱,特意拿去找齐白石,想请他在画上提首诗,以此作为家传至宝珍藏。齐白石仔细看了画后,中肯而且胸有成竹地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其头永远应该是朝上的,绝对不能朝下。诗自然是没有提成。徐鼐林只好把画拿回去,并把齐白石的意见转告给张大千。张听后,虽然没有说什么,心里却很不服气,暗将此事记在心中。抗战期间,张大千到了四川,住在青城山上。有一年夏天的中午,住房附近的蝉叫声噪得甚是厉害。他和儿子还有画家黄君璧,一块跑出屋外观察。只见几棵大树上爬满了蝉,其中绝大数都是头朝上,只有少数的头朝下。而另外几棵柳树上,趴在柳条上的蝉,则无一例外的头朝上。这时,张大千想起了齐白石的话,大为感佩,但却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抗战胜利后,张大千和齐白石都回到了南京。一日,张大千专程去向齐白石请教这个问题。齐白石说:“画鸟虫,看似貌不起眼,但必须要有事实依据,就拿蝉来说吧,因为蝉头大身小,趴在树上,绝大数都是头超上,身在下,这样才能抓得牢。如果是在树干上,或者粗的树枝上,蝉偶尔也有头朝下的,因为这些树枝比较粗,即使头朝下,也能抓的很牢,不至于掉下去。但柳树就不同了,因其又细、又飘柔,蝉趴在上边,如果头朝下,身在上,就会站不稳,就会掉下去。所以,我们在作画时,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虫兽,都必须仔细深刻的观察体验,看到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充分表现出所画对象的真实姿态和它们栩栩如生的神韵风格。否则画出来的必然不像,与现实不符,是欺骗世人,不负责任啊!”听了齐白石这一席话,张大千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觉得齐白石这种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才是其作品生动逼真,雅俗共赏、老幼皆喜的奥秘所在。看来,要想成为一个正真的画家,必须先做一个诚实的人,实实在在的作画。•又一次,徐悲鸿在家中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