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改革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进展,有些问题有重要进展。改革已经推进到“高原期”,因此改革不可逆转。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只能前进而不能后退!第一,语文教学取向的调整在理论上是到位的。第二,现代阅读观、写作观和口语交际观的全面引入。第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得到全面调整。第四,语文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受到应有的重视。必须承认,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出现了问题。语文课程改革的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没有在自觉的理论认识上意识到“语文课程内容”这是个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就应该是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和调整,这几乎是常识性的命题。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一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这个问题似乎被人们遗忘了。问题就出在以下两个关节点上:第一,我们没有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我们误认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实际上,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问题,它回答语文课“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问题,它回答语文课“用什么去教”、学生“用什么来学”的问题,实际上更多的是一个教学手段的问题;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它回答语文课里“老师做什么事”、“学生开展什么活动”的问题。它们之间有勾连,但勾连的前提是区分;它们之间不能替代,替代的结果是双向取消。第二,我们没有区分教材“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误把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了它的教学价值。所谓教材的原生价值,是指教材作为客观阅读对象为读者提供的信息价值,它是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在选入课本之前即有的价值,而所谓教材的教学价值,是指教材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如何处理信息的价值,它是这些文章被选入课本之后才具有的价值。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学内容,我们关注的,主要应该是它的教学价值。而教学价值,是隐藏在教材的原生价值之后的,是需要开发的,是生成的。文选的提供,并不意味着自动解决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问题。我们在这两个问题上,都走向了岔路:误把教材内容当作课程内容、当作教学内容;误把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它的教学价值。语文课改的关键是找到突破口。所谓突破口,是指最有可能先走一步而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暂时摆脱改革中其他因素的种种羁绊,从而先走一步;二是对其他改革举措具有居高临下的牵引与推动力,在逻辑上成为改革整体推进的一种优先结构。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各要素中,符合这两个条件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李海林